小心黃色製品 接觸多恐致癌

李昀澔 2014/03/03 17:02 點閱 2806 次
美國羅格斯大學研究指出,含有黃色染劑或印刷的衣物、紙張及塑膠製品中,多含有「多氯聯苯」的類似物質PCB-11,頻繁接觸恐增罹癌風險。(photo by Richard, enjoy my life!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美國羅格斯大學研究指出,含有黃色染劑或印刷的衣物、紙張及塑膠製品中,多含有「多氯聯苯」的類似物質PCB-11,頻繁接觸恐增罹癌風險。(photo by Richard, enjoy my life!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黃色帶來幸福感,但黃色染料及印刷品多含化學結構類似「多氯聯苯」的物質PCB-11,常接觸是否會致癌值得商榷。美國羅格斯大學團隊最新研究指出,PCB-11毒性雖不及多氯聯苯,但衣物、印刷品、塑膠製品的黃色染劑中普遍含有該物質,顯示民眾在生活中接觸機會極高;研究人員建議,政府有必要重新評估頻繁接觸是否會提高致癌風險。

台灣曾在1979年時爆發「米糠油中毒事件」,係因製造食用米糠油的管路破裂導致多氯聯苯滲入油品,造成食用者全身皮膚冒出黑色油脂分泌物。由於多氯聯苯具有耐熱及絕緣的化學特性,過去常用於塗料、溶劑、電容器、絕緣體及各種導熱裝置,但許多研究指出,多氯聯苯與脂肪相溶,容易累積在腦部、皮膚及內臟,造成神經、免疫及生殖系統的疾病,各國因此陸續禁用該物質。

化學結構與多氯聯苯類似的PCB-11,目前仍低劑量使用於各種黃色塗料及染劑;羅格斯大學團隊抽驗民生用品中的PCB-11含量後發現,16種黃色衣物,包括美國零售業龍頭「沃爾瑪」門市販賣的童裝,以及28件明信片、餐巾紙等表面有黃色印刷的紙類製品中的26件,都含有PCB-11,其中15件是由美國本土工廠所生產。

羅格斯大學環境化學所副教授麗莎羅登伯格接受「環境健康新聞」網站訪問時表示,單一件日常用品中PCB-11的含量其實「無關緊要」,因為PCB-11這類化學物質會透過食物、飲水、皮膚接觸等方式累積在體內,因此「接觸頻率」對健康的影響,遠大於單次「接觸量」;但目前「只要是黃色」的日用品,幾乎就含有PCB-11,顯示民眾生活中接觸PCB-11的機率極高。

「就算消費者不買黃色的衣物及日用品,也避免碰觸黃色印刷物,」羅登伯格強調,「還是有可能從空氣中吸入PCB-11。」因此她建議政府有必要重新評估,民眾在密切接觸PCB-11的狀況下,罹癌風險是否提高。

羅登伯格的言論並非危言聳聽,因為美國愛荷華大學環境工程所團隊,在2013年發表於《環境科技》期刊的研究即曾指出,工商業較發達的印第安納州東芝加哥地區,民眾由於直接接觸PCB-11機會較多,體內濃度理論上較高,實際上卻與遍布農田的愛荷華州居民相差無幾,代表這類「環境荷爾蒙」不只透過直接接觸散播,且影響範圍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