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患者 勿執著PSA數值

李昀澔 2014/02/25 18:15 點閱 6897 次
北榮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攝護腺癌治療效果約需評估3個月,患者不應過度在意單次PSA檢驗值,而應配合醫師觀察數值變化趨勢。(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北榮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攝護腺癌治療效果約需評估3個月,患者不應過度在意單次PSA檢驗值,而應配合醫師觀察數值變化趨勢。(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評估攝護腺癌的療效,至少要觀察3個月,患者無須操之過急。」北榮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攝護腺特定性抗原(PSA)雖然是篩檢攝護腺癌及追蹤療效的重要指標,卻不是唯一的評估標準,以衛福部在2013年8月核准的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為例,部分患者服藥後PSA值仍繼續升高,但1個多月後PSA值就會逐漸下降。

根據國際攝護腺癌臨床實驗工作團隊發表的評斷標準指出,評估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效果應考量連續12周以上的PSA值,搭配疼痛症狀、患者生活品質、腫瘤大小,以及是否轉移等因素,但部分患者過度執著於PSA值的起伏,一旦驗出數值上升,常因此質疑療效不彰,導致醫界將PSA戲稱為「病患壓力放大器」(Patient Stress Amplifier)。

「更糟糕的是,不只患者,連醫師都一起跟著焦慮。」張延驊指出,因評估療效操之過急而導致醫病關係緊張,甚至有患者因此提早放棄治療,對改善病情全無幫助。

張延驊表示,每位患者對相同藥物的反應都不同,因此部分患者在服用攝護腺癌藥物後,PSA值微幅上升,不代表治療無效。「不要只在意『單次』測量的PSA值,」張延驊強調,PSA值本來就會微幅起落,應該持續觀察3個月,以長期趨勢變化作為評估療效的依據。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有逾4千4百名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由於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的初期症狀,近3成患者診斷出罹癌時已是晚期,在切除睪丸搭配男性荷爾蒙抑制劑治療後,可維持病情不惡化平均2年;張延驊解釋,抑制男性荷爾蒙分泌,就像「不讓腫瘤吃飯」,但腫瘤只是「冬眠」,並沒有被消滅,因此病情多會持續惡化。

一旦男性荷爾蒙抑制療法失效,通常會改採化療,若化療也失效,「通常就是等死」,但自從衛福部去年核准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作為「化療後」用藥,患者獲得新的治療選擇。張延驊表示,部分高齡患者接受化療的效果極佳,但身體卻無法負荷副作用,可考慮改服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通常服用後PSA值不會立刻下降,但長期服用不僅能降低PSA值,副作用也少於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