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在實驗室內觀察熊蜂(bumblebee)生長後發現,負責採蜜的工蜂如果長期暴露在除蟲菊精類(Pyrethroid)農藥環境下,會造成體型變小,影響採蜜的效率,連帶會影響到蜂群的健康。
皇家哈洛威學院研究發現,歐洲農民為了防止植物有病蟲害,經常使用一種除蟲菊精類(Pyrethroid)農藥,但現在證實,這些藥會使熊蜂成為無辜受害者,讓其體型越變越小。因為在實驗中觀察了1組暴露在農藥環境的熊蜂與對照組,經過4個月後,研究者紀錄蜂群如何成形並測量熊蜂大小與重量,以及在蜂群中女王蜂及公蜂數量,結果發現,在暴露農藥環境下,工蜂成長較慢且體型明顯較小。
研究者芭朗表示,「一般熊蜂體型越大,越能讓整個蜂群順利生存下去,越小的工蜂,採集花粉或花蜜的能力就愈差,因此,從源頭的農藥來看,其對於蜂群生存具有影響力。」
另一名研究者布朗表示,「熊蜂對於人類食物鏈扮演重要角色,人類更應該知道使用農藥後會如何影響野蜂,即使要防止植物病蟲害,但仍需兼顧到蜂類生存。」他認為,由於歐盟已經禁用3種對蜜蜂有害的「類尼古丁」(neonicotinoid)農藥,因此,其他種類農藥,包括除蟲菊精類在內的農藥,勢必會繼續增加。
除蟲菊精類農藥是從菊花萃取,會改變昆蟲的神經運作,近年來全世界都出現蜜蜂數量減少的趨勢,專家指出,如果蜜蜂消失將會威脅到全球的農業,以北美為例,將近9成的植物都必須靠蜜蜂傳遞花粉才能延續下去。
熊蜂與一般常見的蜜蜂後腳不同,體型也是所有蜂類中「重量級」人物。蜂群數量大多在50隻以下,一樣擁有女王蜂、工蜂與雄蜂,且經常築巢在地底下與一般蜜蜂築巢在樹上不同。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Th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