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球反恐之路 未竟全功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4/01/13 19:30 點閱 1948 次
「基地」恐怖攻擊組織再度抬頭,象徵美國並未贏得全球反恐戰爭,尤其是在伊斯蘭國家。(photo by emilio labrador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基地」恐怖攻擊組織再度抬頭,象徵美國並未贏得全球反恐戰爭,尤其是在伊斯蘭國家。(photo by emilio labrador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一向與基地組織(al Qaeda)掛鉤的「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好戰組織,目前已奪下伊拉克安巴省大城法魯加(Fallujah),不僅「基地」勢力再度抬頭,更象徵美國並未贏得全球反恐戰爭,尤其是在伊斯蘭國家。

2001年基地組織發動911恐怖恐擊的目標不只是要恐擊美國,更要藉由攻擊行動突顯美國的弱點,向全球伊斯蘭激進組織傳達「強大的美國並非無懈可擊」,同時展現基地組織的力量。

歐巴馬雖成功狙殺賓拉登等組織重要人物,但並未完全瓦解其力量,反而滲透到其他國家,繼續以重建伊斯蘭帝國的大義名分,號召激進穆斯林完成「聖戰」使命。

至於美國自2001年起「持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的全球反恐戰爭,一方面是做為全球霸權國家對911事件的回應,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維持區域平衡的外交政策所致。

【持久自由行動】
基地組織的目標在建立伊斯蘭國度,必須從根本上動搖伊斯蘭世界依賴美國鞏固政權的國家;美國則著重在重整被激進組織破壞的伊斯蘭政治秩序,回復權力平衡。

如果以基地組織的目標來定義「勝利」,那麼在建構伊斯蘭帝國的任務上,仍未竟其功,外界對ISIL奪下法魯加認為是美國的失敗或是基地組織的勝利是錯誤的解讀。

事實上,美國對中東軍事干預的目的是要藉此控制中東地區,避免出現足以挑戰美國霸權的強大伊斯蘭國家或聯盟。從2001年以降的中東戰略,就是讓美國得以運用強大軍力,維持中東各國的均衡,只要伊斯蘭世界持續陷入動亂,美國就已達成其戰略目標。

【更多「賓拉登」出現】
蘇聯的崩解,原本維持區域穩定的機制消失,提供基地組織茁壯的空間,能夠替補蘇聯留下的權力真空的正是美國。問題是,反恐戰爭非但未能綏靖基地組織,反而讓恐怖主義全球擴散,更多的「賓拉登」隨時可能攻擊美國,以及與其結盟國家,驅動美國必須投射更多軍力,才能獲致權力平衡的戰略目標。

暴力的伊斯蘭聖戰運動在2013年重新抬頭,在敘利亞、索馬利亞、利比亞以及西非地區利用新的戰略機遇擴展版圖,埃及的西奈沙漠地區的本土極端組織,可能很快正式加盟基地組織,在推翻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反政府組織行列中,伊斯蘭聖戰者正在異軍突起。

21世紀,激進穆斯林在紛亂的世局裡崛起,歐巴馬承接布希任內的全球反恐戰爭,試圖重建伊斯蘭政治秩序。但是,伊斯蘭世界的種族和宗教分歧,依舊無法形成穩定的政治基礎。華府10餘年來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換來更多穆斯林的反美聲浪,讓美國在全球處境更為尷尬,反恐使命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