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鐘聲 英國嫌吵、台灣爭聆

羅佳旼 2013/12/25 21:02 點閱 3810 次
早期教堂敲鐘邀請民眾來做禮拜。 (photo by NatalieMaynor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早期教堂敲鐘邀請民眾來做禮拜。 (photo by NatalieMaynor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羅佳旼台北報導】在台灣甚少聽見教堂的鐘聲,以致許多人還慕名前往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聽平安夜的100響鐘聲敲響。不過,在英國鄉間聖馬利亞小教堂每隔15分鐘敲一次鐘,卻惹來民怨,向政府投訴要停止鳴鐘。基督教牧師鄭信真說,早期敲鐘是提醒功能,現在是否要敲鐘,應由社區民眾協議是否保留教堂敲鐘文化。

今年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正好滿50週歲,特別在平安夜裡敲響100響聖誕鐘聲,安排平安夜禮拜,許多遊客千里迢迢慕名而來聆聽,久久聽一次不覺得擾人,但在英國赫特福德郡鄉間的聖瑪利亞小教堂,自1896年以來,固定每15分鐘敲響一下,已經敲了117年,當地有民眾覺得教堂鳴鐘會影響健康,向地方政府投訴。

地方政府表示,曾收過12份投訴,有民眾不滿教堂的鐘聲不時敲響,影響健康,當地官員展開調查,認定這種斷斷續續的鐘響確實影響健康。教堂委員會已同意在夜間停止鳴鐘。

不過,除少部分人外,當地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教堂不要停止鳴鐘,面對不同的意見,當地議會希望先讓社區民眾自行協商解決,盡量別到要對簿公堂的地步。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松江路牧師鄭信真受訪實說,早期沒有時鐘,加上通訊不便,透過教堂敲鐘提醒民眾來做禮拜,長久下來也成為社區關係的一種共同記憶,是否停止教堂敲鐘?社區民眾可透過溝通,調整敲鐘時段或夜晚不敲等,社區一同來決定如何保留教堂敲鐘的文化。

敲鐘是否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則表示,噪音對人的影響因情境不同,睡眠和醒著時受噪音干擾的程度也不一樣,每個人的生理週期不同,淺眠者容易被打斷睡眠,長期下來睡眠不足也會造成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