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林顯明 / 台北市立中崙高中公民與社會科代理教師 2013/12/16 09:19 點閱 4231 次

近來台灣興起紀錄片熱潮,前後有《看見台灣》與《十二夜》兩部紀錄片,以過往不同的角度檢視我們輕忽與遺忘的事情。看見台灣,第一部高空攝影全紀錄,以鳥的高度看到台灣的美與在美麗背後的醜陋、《十二夜》以狗狗為主題,記錄在現有的流浪貓狗管理制度以及飼主任意丟棄寵物的惡劣風氣之下,寵物進入收容所後的日子;兩部紀錄片的主題挑選新穎,其內涵也發人深省。

【山水不美麗】

還記得歷史課本告訴我們,當葡萄牙人經過台灣的時候稱台灣為「Formosa」,其意指為美麗的島嶼。的確台灣擁有令人稱羨的環境、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以及令人驚艷的生物多樣性。事實上,台灣陸地面積雖小,但物種數量卻是所有國家平均值的100倍,海洋生物是全球平均值的400倍,故說台灣是「生物多樣性之島」一點也不為過。

但這些美好在隨著我們對於環境的攫取與不當的土地開發後已漸漸消失,台灣的西南半部許多沿海地區為了發展養殖漁業超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地層下陷嚴重,甚至危害高鐵沿線橋墩之安全;另外台灣海岸線水泥化情形嚴重,在1024公里的海岸線裡水泥化竟高達58%,其原因即為政府與業者的不當開發,大量興建的漁港、大量丟擲的消波塊,都讓原本應該生機盎然的海岸,失去了原本的美麗景色。

對於海岸如此,對於高山我們一樣不放過,過去政府為了建設更方便的交通路網,開鑿多條高山橫貫公路,道路開闢帶來了人潮與錢潮繁榮了地方,但也對高山地區的環境造成不可抹滅的破壞;清境農場的城堡民宿、阿里山公路的大規模崩塌以及許多不知名但終年柔腸寸斷的高山道路,這樣的結果都指向了人為的不當開發。

【動物也哀愁】

人們除了對於環境不友善,對於陪伴我們得寵物,更是不負責任。根據統計2000年至2012年間,流浪動物的數量超過100萬隻。許多是因為人們的喜新厭舊以及不愛惜動物的丟棄行為。在《十二夜》的紀錄片裡,大量的流浪貓狗因為被主人丟棄或其他原因,安置到收容所裡,若12天內無人進行領養,則大多數的寵物將在這裡渡過生命的最後一程。這12天當中,掙扎、飢餓、疾病、感染等時常發生,最後大多數的貓狗就在飢寒交迫的情形之下死去。

當我們每天汲汲營營的追求著個人的收入與生活、政府也只在乎經濟表現和GDP成長之時。我們是否應該停下腳步,回頭看看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我們最喜歡的寵物。當我們努力創建一個永續的環境與對人們友善的空間時,我們應該思考這樣的永續與友善是否僅僅只是滿足人們的慾望與追求?

筆者認為,當前我們必須沈思發展的模式,停止過去以環境換取經濟的發展、也要停止我們對於寵物不負責任丟棄的自私行為。唯有當我們真正以環境的角度思考永續的意涵、以對寵物負責的態度對待我們最喜歡的寵物之時;才能達成人與環境永續共存、並還給我們最喜愛的寵物該有的生存與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