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大學入學將向新型學測與分科測驗,多元申請方式引發莘莘學子的質疑,擔心取消公平指考,加重申請比例,將獨利於家境優渥者,且若將才藝、競賽納入入學項目,恐嘉惠於各種才藝補習班;另也有民眾認為,這種美式作法不僅學生困擾,老師也難教。但也有網友指出,多元入學讓路更寬廣,也能加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為配合12年國教的課綱,推動大學入學的實質多元化,大考中心研議將大學入學考試調整為短、中、長期的規劃,未來將逐漸增加個人申請、繁星計畫的比例,把考試分發視為輔助的補救辦法,最後走向廢除指考。110學年度起,學生可依興趣能力自由選考,也讓弱勢、特殊身分學生透過課外工作成就、證照訓練躋身國立大學、甚至頂尖大學。
教育單位的目的是希望減輕學生考試負擔,也讓弱勢學生與一般生能夠公平競爭,卻招致網友批評。有網友認為,若未來將工作成就、競賽表現列入入學標準,可能會讓各種莫名其妙的比賽滿天飛,反而失去競賽的意義,「比英檢、比證照、比才藝,全部都要錢,弱勢學生靠徵選才會輸人,」家庭經濟狀況較佳的學生可能還是比較具優勢。
還有網友指出,這種改法反而越來越糟,以前清寒學生能靠聯考「鹹魚翻身」,現在反而少了一個升學機會。「基本生活開銷跟時間都有困難了,哪裡還有閒錢跟時間去學才藝?現在已經不是靠讀書就可以翻身的年代了。」有網友認為,大考中心比照美國制度並不適合台灣,因為美國的教育注重個人邏輯與自學能力,現在的改法恐怕連老師都不知道該怎麼教。
然而也有網友提出個人經驗認為,雖然少了指考,但入學方式變得更多元,路反而變得更寬廣。且透過申請、繁星等管道就是要讓學生的特質符合社會、企業需求,「學生只會讀書考試是不夠的,當學歷越高,越會發現其他能力的重要性,不要再以考試得來的高分欺騙自己,社會職場沒那麼容易。」
「教育單位應該不要再亂改了!」,也有網友建議,「有的人本來就適合讀書、研究,不要硬把不適合讀書的人擠入國立大學,而是要讓不適合念書的人走向第二條路,因材施教。」有人則認為,由於一切方案還在研擬的階段,未成定數,故這次應該是大考中心先放出改制消息想要先「試水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