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負責與自由─訪吳錫德教授談卡繆的人道精神

吳錫德 / 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 2013/11/07 14:00 點閱 8344 次

訪問:章文、邱慕天
整理:李慕義

【紀念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繆(1913.11.07~1960.01.04)誕生100年紀念專輯】

問:卡繆出生於阿爾及利亞,他的出身背景對他的作品影響為何?

吳錫德(淡江大學法文系主任兼外語學院院長):阿爾及利亞早期是法國的屬地,法國當時有計畫地「派遣法國社會階層低下人士」囤墾阿爾及利亞,當時的阿爾及利亞只是塊不毛之地,第一批的法國殖民者就在當地開疆闢地。

【在貧困中展現人道思想】

卡繆是殖民者第二代,他的父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回法國打仗,不幸陣亡,所以他可以說是一個孤兒,因此他雖然是一個殖民者第二代,可是他並未享受到殖民者的優勢。又因為卡繆本身比較貧困之故,他跟當地的法裔殖民者或是阿拉伯人都相處得不錯,是他人道主義思想的展現。

卡繆的哲學思想是屬於地中海式。整個西方文化可分為兩塊,一塊是地中海文化,即接近希臘羅馬式的人文或哲學思考,北方的日耳曼思維較強調理性,地中海式思考比較強調自然與和諧,「和諧」這個觀念在卡繆的作品裡一直都是重要的主軸。

問:我們一想到卡繆就想到其代表作《異鄉人》,有人認為《異鄉人》好像是其自傳,請問有哪些部份是其人生的一部分,有哪些是其開創性的思想?

【刻畫「異鄉人」感受】

吳錫德:《異鄉人》又可以翻作「局外人」,翻譯成異鄉人並不是非常貼切,並非描述從外地而來的陌生的人,而是和自己所屬的社會、生活空間格格不入的人。這樣的情緒與基調是一個很具現代性的概念,因為人總是會遷徙,總是會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

卡繆自己也曾有些旅行的經驗,他在布拉格旅行時經歷過「局外人」的感受,覺得自己這個人跟整個社會價值觀、社會體制完全格格不入,所以成為了「局外人」。

《異鄉人》於1942年出版,當時德軍佔領法國,卡繆出版此書需要得到德國同意,卡繆寫出德軍佔領下法國年輕人共同的心聲。「異鄉人」的簡潔和開放的對話,是優秀的寫作風格,中間許多對話具有強烈的戲劇感,因卡繆是學戲劇出身,他也把許多對話的張力放在小說中,讀起來非常具空間感。他也受到海明威文風的影響,文筆具新聞體的感覺。

在探討「存在」的觀念上,他也跟存在主義之父沙特有些互動,對應於戰後法國社會思想的真空,則反映了時代精神中存在主義「面對自我」、「真實活出自我」的檢討,而不是受到國家集體意識型態的灌輸。

50年代後進者所謂新小說、後現代文學等,多少都受到卡繆風格的影響,相當具有代表性。

問:相對於當時代「人要認同團體」的概念,卡繆是否呈現出一種反動的思想,感到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是否會與之共鳴?

吳錫德:卡繆寫這本書的特色並不是教條式地要你做這個、做那個,而是告訴讀者,做這種事情會有什麼結果。他事實上是在進行一種辯證,如《異鄉人》男主角莫梭(Meursault)本身是個殖民者,意外殺害了一個阿拉伯人,雖罪不致死,可是莫梭卻滿不在乎地求死。

男主角在求死的過程中,卡繆已經在暗示讀者死刑實在是太可怕了,卡繆非常反對死刑,藉由筆下人物接受死刑來思考死刑、體驗死刑,告訴讀者死刑的意義為何。

問:很多人都把《異鄉人》當作是存在主義的重要經典,您認為《異鄉人》傳達出怎樣一種存在主義哲學?

【「存在」是自我負責】

吳錫德:首先,「存在」可以說是一種生存狀態,也可能是「當下」的意思。沙特對存在進行哲學式的辯證,也就是「存在先於本質」,亦即先談論存在,才能回到本質,過去大家都在談比較抽象的東西,例如人有壽命長短、人要追求永恆、人要信奉真理,這些都是本質,這些本質沒有存在做為基礎時,無法被突顯。

第二,「存在」所講的並非個人主義,它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人必須對社會做某種程度的負責。卡繆這本書雖然強調存在主義,但是他提醒我們,我們要對社會負責。

第三,要有選擇的自由。在當年二次大戰期間,個人並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選擇擁護共產黨或法西斯,論者有其時空背景。總而言之,「自由選擇」與「負責」是存在主義的一個重要的辯證關係,是積極的而非消極的。

而《異鄉人》傳達一個清楚的概念「個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男主角事實上可以不用死,但是他認為我既然犯了錯,社會也認為我是有錯的,我就接受我的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問:卡繆其他作品在存在主義上也有很多表現,是否請您分析一下其他的作品?

吳錫德:卡繆的《薛西弗斯神話》、《反抗者》都具有某種程度存在主義的思考,如要與整個社會溝通、要對自己負責,存在主義對於卡繆來說是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對社會負責,而並非是倒回來說個人要效忠國家、效忠政府,

問:卡繆的思想中,後人歸納出兩個觀點,一個是人道主義,一個是二元對立,是否請您分析一下?

【尋求和諧才是目的】

吳錫德:卡繆是南方人出身,對於自然與周遭的感覺具有比較強烈的眷戀感,北方人如沙特比較強調理性與秩序,雖然強調理性、秩序在當時相當受歡迎,但沈澱數十年之後,我們反而會感覺從人道主義出發的卡繆更為可愛。

二元對立的部分我比較不認同,因為卡繆本身傾向和諧的觀點,和諧是沒有對立的。他有反抗、荒謬等主題,第三個主題就是在探討和諧,他認為強調反抗、突顯社會的荒謬,背後的目的就是尋求和諧,可是和諧這一塊在他死前並未能完成。

問:卡繆的作品涵蓋小說、論文、劇本與散文,您最欣賞卡繆的哪一種文體?

吳錫德:卡繆的小說寫得很好,從《異鄉人》寫到《鼠疫》、《第一人》,文筆優美且具特殊風格,卡繆的風格也影響了後世文學創作者。在哲學方面,他的《薛西弗斯神話》以及劇本方面都有許多哲學性思考。

卡繆善於把哲學思辨或對一件事的中心思考,用文學或劇本的方式表達出來,因此他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把文學與哲學合併在一起。

【反對虛名 低調度日】

問:卡繆逝世50週年時,其兒子曾反對去盛大紀念,原因是卡繆一生反對虛名,也不接受別人膜拜,我們應如何紀念他才好?

吳錫德:前法國總統薩柯奇本有意將卡繆之墓遷至忠烈祠,後來並未通過。卡繆是一個很低調的人,雖然活著的時候已經頗負盛名,是法國獲諾貝爾獎者中第二年輕的,成就巨大,但他自己本身仍然低調生活。

卡繆身體並不好,罹患了肺結核,在當時是一種隨時會死亡的病,很多當時的法國作家因為空氣的緣故罹患肺結核,長期臥病或經常性發作,他不要虛名與此也有些關係。他最關注的還是整個社會的進步與人道精神的呈現,而不是個人的聲望。

6、7年前,文壇也在紀念沙特誕辰100周年,但人們質疑沙特的聲音反而較強。卡繆100周年時,可以發現大眾是比較懷念卡繆的,因他帶給我們的想法是更值得我們深深思考的。沙特在當時代受歡迎,可是其作品的質感與內容比卡繆還來得單薄,卡繆的影響力是較大的。

問:有人認為卡繆的婚姻算是很不幸福的,他的家庭狀況如何?

吳錫德:他的第一任妻子相貌美麗,但個性較為浮華,最後婚姻草草結束。他的第二任妻子協助他很多,在戰爭期間兩人分隔兩地,還打零工支持卡繆在巴黎的發展,兩人感情很深。卡繆在生病過程中碰到了一些紅粉知己,但其妻子也沒有特別提出抗議,這些女子也並未要破壞卡繆的婚姻,他對每一位交往過的女性都很負責任。

問:有人認為女性在卡繆的作品裡是很邊緣化角色,很少見到卡繆刻畫女性個性?

吳錫德:確實如此,例如《鼠疫》中並沒有女性角色、《異鄉人》女性皆為配角,我也無法替卡繆發言解釋為何如此安排,但我認為以此把卡繆貼上大男人主義的標籤,也未必正確,因為他在描寫的過程當中,並沒有跡象顯示他刻意的去排除什麼,都是很自然的去描述他的想法。

問:人們主要是懷念卡繆的什麼部分?

吳錫德:懷念他的人道主義精神、入世的態度,他不像沙特強調人一定要對事務表態,卡繆說我們是被捲進去的,我們只要對自己負責就行了,因存在主義者在當時強調表態,所以他反對自己被貼上存在主義者的標籤。卡繆可愛的地方,在於他真的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活體驗,用其優美的文筆呈現在作品當中,他的文筆沒有人會質疑。

閱讀全版請見:http://issuu.com/anntw-epapre/docs/1107-a0405c________-1?e=9702428/552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