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多元 文化部發表年鑑

尹曉春 2013/10/29 21:33 點閱 3883 次
中港大排「迴計畫」也收錄於《101年公共藝術年鑑》中。(photo by 生哥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中港大排「迴計畫」也收錄於《101年公共藝術年鑑》中。(photo by 生哥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尹曉春綜合報導】路旁的巨石、外牆的浮雕或者公園中變形、扭曲的鋼鐵,都能成為公眾共賞的藝術品。文化部29日發表《101年公共藝術年鑑》,收錄全國別具意義的公共藝術設置案,不僅是公共藝術的重要參考書,也希望持續推廣這項結合公共與藝術的美學裝置,讓民眾在生活空間中享受藝術。

《101年公共藝術年鑑》收錄全國173個公共藝術設置案、308件公共藝術作品、教育推廣計畫78案,並提撥4億9千萬的經費做為設置經費,其中包括中港大排「迴計畫」、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讀‧樂公共藝術節」等別具意義的設置計畫。

文化部長龍應台在書序中提到,公共藝術不該只被視為設置於公共空間的視覺藝術創作,還包括創作過程中環境思維的醞釀、公民自主的參與等。公共藝術的形成過程,其實就是凝聚台灣城鄉公民意識的溝通平台。

文化部表示,台灣推動公共藝術多年來,已經從吸取國際經驗,進而成為外國觀摩的對象,不但訂立公共藝術設置條例、公共藝術相關規範,也鼓勵民間與藝術工作者共同參與,永續經營結合公共與美學的藝術作品。

為了推廣公共藝術,文化部7年前開始設置「公共藝術獎」,獎勵各界參與貢獻,並在《101年公共藝術年鑑》中邀請專家學者撰文介紹台灣、上海及美國的公共藝術,比較國內外案例,期許台灣的公共藝術更上層樓。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所所長薛保瑕綜觀本年鑑收錄作品表示,101年台灣公共藝術的發展可以觀察到公共交通系統(高捷、北捷、機場捷運)建構出的「超連結流動式」的公共藝術場域為觀察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