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惡鬥 兩岸挑戰大於機遇

李昀澔 2013/10/27 18:12 點閱 3126 次
台北論壇發表《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一書,匯聚藍綠雙方學者客觀分析兩岸情勢。(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北論壇發表《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一書,匯聚藍綠雙方學者客觀分析兩岸情勢。(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藍綠雙方並非沒有共識,卻只將重點擺在政治鬥爭,導致台灣經濟競爭力持續下滑。」台北論壇基金會27日發表成立以來,首度公開發行的著作《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一書;與會學者包括江丙坤與作者群洪奇昌、蘇起、趙建民、童振源等人,多認為藍綠惡鬥不止,使得兩岸現況挑戰大於機遇,更造成台灣經濟競爭力節節下滑;藍綠許多兩岸政策其實殊途同歸,應撇開政黨利益,以凝聚共識為先。

《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匯集17位國內學者,撰文探討兩岸政府現況、經濟社會交流、協商或談判內容、台灣民意走向、國共論壇發展、民共互動困境等議題;雖有各種見解,但學者不分藍綠不約而同的表示,亞太各國經濟都呈現倍數成長,只有台灣因資源用於內耗,反而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藍綠無法合作,直接傷害台灣經濟競爭力。」

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講座教授趙建民舉例指出,10年來南韓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2倍、印度成長3倍、中國成長6倍,但台灣只增加3分之1。

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江丙坤則表示,南韓原本對台灣與中國搶先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甚感憂心,但後續的兩岸服貿協議「卡關」立院,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反而捷足先登,南韓將得到61%的對中出口免關稅,台灣只有40%的出口免關稅,又錯失先機,損失匪淺。

「許多學者在出國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新加坡與韓國竟然有部分學者,將台灣作為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失敗的案例來研究。」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林文程痛心指出,台灣經濟衰退源於兩岸關係停滯,追根究柢還是國內無法將共識付諸實行,林文程與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都表示,若現況無法改善,「則兩岸未來的關係對台灣而言,挑戰只會越來越嚴峻。」

「藍綠的兩岸政策並非全無共識。」台北論壇董事長蘇起表示,去年總統大選前,台北論壇集結藍綠共17位學者,其中9位曾任高階政務官,共擬涵蓋「兩岸、外交、經濟、國防」的政策建言書送交國會及兩黨,「當時以為各方意見不同,會延遲整理工作。」蘇起說,「但沒想到各界拋開政黨色彩客觀論述時,居然共識遠多於歧見。」

洪奇昌也認為,朝野過去就曾經展現過凝聚共識的企圖心;他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指出,當時各界不願意落後中國,立法效率極佳,中國甫於2001年加入,台灣也趕在隔年1月加入,「證明雙方是能夠同心協力的。」

「藍綠雙方互信不足、議題泛政治化,再加上台灣『沒有夢想』,是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衰退的主因。」趙建民表示,習近平提出中國夢,韓國政府也處處展露野心,甚至連印尼都有長遠的國家發展計畫,但台灣目前卻看不出,有針對任一議題展現追求卓越的企圖心,沒有發展遠景,直接導致人才外流,「台灣本應成為亞太人才集散地,現在卻成為人才強力輸出的國家,居然還沾沾自喜教育成功。

洪奇昌指出,一旦藍綠能夠拋開成見,會發現與中國的協商並不困難,「首屆兩岸和平論壇,邀請民進黨獨派成員吳榮義參加,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洪奇昌進一步說明,該論壇會後提出的「兩岸關係7大癥結」當中,過去中國強調的「一中框架」、「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等問題都不再出現,「就是一種兩岸與時俱進的共識。」

政大國家發展所所長童振源補充,參與兩岸和平論壇的學者以民間或已卸任官員為主,會中討論雖無法視為政府間共識,卻能反應學術界普遍心聲,編纂《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也是希望每個議題,都能至少由藍綠陣營各一人撰文,才能比較共識與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