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時代來臨? 市場看法兩極

杜胤廣 2013/10/10 00:24 點閱 6139 次
台灣德臥達科技公司代理德國FIT公司的Fabbster 3D列印機。(photo by Creative Tools on Flick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德臥達科技公司代理德國FIT公司的Fabbster 3D列印機。(photo by Creative Tools on Flick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綜合報導】3D列印機的價格,未來每個家庭都買得起了,人類的生活將逐漸走進DIY的時代。根據Gartner研究公司預估,2015年3D列印機的價格開始下降,產量攀升。雖然發展速度快,加上企業、買家都有興趣,加上列印材料的逐漸提升,但分析師認為,若要進入家庭,仍有限制。

根據Gartner的研究報告顯示,針對10萬美元以下家用與商用3D列印機市場的調查,其中,2013年家用客戶將近8700美元,預計2014年可提升至1.33億美元,到了2015年則有機會加倍成長。

研究總監彼得表示,企業將在實驗、研發與製造流程中開發3D列印的潛能,而未來1年半,預計3D列印機的價格、應用和功能將更具吸引力,消費者也開始好奇購買。但台灣業界看法不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接受雜誌專訪時就曾指出,3D列印的商品太容易毀損,根本無法量產,不可能對製造業造成巨大的影響,反而只是噱頭。

再者,國內也有3D列印代工業者表達不同的看法,智茂資訊技術總監蔡智淵認為,「以技術面來說,要走進家庭是有相當的困難,因為既使中低價位,動輒也要1、2百萬,一般家庭其實根本負擔不起,以現階段會使用3D列印的,多半是電子業、工業設計等,需要模型打樣的產業,以減少研發設計上的時間成本,否則手工做一個模型非常耗時。」

3D列印種類繁多,便宜的塑膠材料以打造模型為主,的確不容易商品化,但昂貴的金屬材料卻早已應用在航空和汽車產業,以減少製造成本。3D列印不會讓傳統製造產業消失,但可走出新價值。蔡智淵總監表示,「以短期來看,想要讓傳統製造消失是不太可能的,3D列印還是有技術與材料上的限制,以長期來看,這些限制也需要長時間的研發,所以傳統製造未必會受到衝擊。」

通業技研高雄分公司業務經理傅復華先生認為:「未來至少仍需要3至5年的時間來突破技術與材料上的改變,當然現在也有一些正在研究中,例如最近NASA也計畫在太空站上置放一台3D列印機,而材料上也已經可以做出類似植物的實際改變。」所以未來能否普及,仍是無法預料,端看科技研究是否有重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