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媽寶生,弱化個人競爭力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3/09/11 12:52 點閱 4343 次

台大開學典禮,校長在台上語重心長地勉勵新生,台下學生不是夢周公就是低頭滑手機;政大副教授劉宏恩在臉書PO文不歡迎「媽寶」、「爹寶」學生修課。這樣的景況出現在高等學府不是頭一遭,更不是台大、政大所獨有,而是各大學普遍存在的現象,長此以往,「媽寶學生」只會弱化社會競爭力。

媽寶愈來愈多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珍寶,但是,近年來受少子化影響,父母溺愛成習,社會出現「媽寶」現象─「媽寶學生」、「媽寶警察」,而且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台大開學前夕新鮮人搬進宿舍,常見爸媽滿頭大汗提著行李箱,孩子卻低頭玩手機;政大有家長幫孩子打掃宿舍、鋪床,孩子只站在旁邊看;新北市三重分局葉姓警員做壞識別證,急call父母北上幫忙,連辭職都要母親出面。父母砸大錢培育出的「媽寶」世代,踏出校門進入職場,不僅無法做出貢獻,反而成為社會的負擔。

少子化再加上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大學錄取成績每下愈況,一窩蜂盲從爭上大學,已到了如黃光國教授所言「連猴子都可以上大學」的情況。普設大學的結果,大學變成基本學歷,如果大學生都是在「家長擔心孩子承受不了挫折,要求老師要給高分」的情況下畢業,就是戕害自我的競爭力,其知能與社會地位,恐怕會比二十年前的高中畢業生還不如。

保護傘使競爭力弱化

學生競爭力弱化是長期受父母過度保護,喪失獨立自主能力的結果。

台灣最不缺的是為子女吃苦的家長,少數家長對孩子卻過度溺愛,甚至經常將教育的責任往外推到學校老師身上。殊不知,家庭是形塑兒女性格的場域,家教才是人格養成的關鍵。但是,受到傳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維的制約,反而造成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專心課業,其餘生活瑣事全由父母包辦的極端現象。

雷夫.帕里特在《學校沒有教的生存力》一書中明確指出,溺愛小孩是在害小孩,每個小孩都應享有變得優秀、向上提升、接受教育和挑戰的機會,這是他們的權利,父母溺愛小孩等於剝奪兒女與生俱來的權利。

「孝子」重定義

「孝子」兩字在少子化的社會面臨重新定義,溺愛孩子的父母成為「現代孝子」,只會阻斷小孩學習獨力自主的機會,最後培養出沒有抗壓性的「草莓族」和喪失競爭力的「啃老族」。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社會需要的是能夠承受壓力的「堅果族」。

學校教育和書本裡的知識只是小孩進入社會、踏入職場的敲門磚,畢業不代表學習的結束,而是人生另一階段的開始。每個人都必須重新學習如何應付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戰,才能從奮戰的經驗中成長茁壯。

父母過度溺愛的結果,將使兒女喪失適應能力,日後如在現實生活中遇上而挫折、逆境、障礙和挑戰時,只能回頭尋找父母奧援,最後無法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很快就遭到淘汰。

因此,獨立自主是家長和學生共同必修的一堂課,因為父母終會老去,青春年華也會褪色,唯有「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