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持續酸化 恐導致寸「魚」不生

莊瑞萌 2013/10/07 14:36 點閱 4416 次
「國際海洋現況計畫」指出,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海洋酸化與溫度上升,都不利於海洋生物生存,甚至最後也會影響到人類自己的生存。(photo by    Kröyer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國際海洋現況計畫」指出,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海洋酸化與溫度上升,都不利於海洋生物生存,甚至最後也會影響到人類自己的生存。(photo by Kröyer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海洋真的生病了!一項國際調查報告指出,全世界海洋正受到氣候變遷與污染物衝擊,人類製造的肥料流到海洋堆積後,讓海洋形成寸「魚」不生的後果,海水則因為過量吸收溫室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持續酸化,以及人類過度捕撈魚類時製造的汙染,讓海洋原本已脆弱的體質更雪上加霜,整個生態系統已經嚴重惡化。

由「國際海洋現況計畫」(International Program on the State of the Ocean)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共同提出的報告指出,全球海洋正遭逢三大威脅:全球暖化、氧氣減少與酸化。該計畫科學組主管,同時也是牛津大學教授羅傑斯強調,科學家已經發現,海洋面臨的威脅從二氧化碳排放到過度捕撈漁獲,都是環環相扣,他說,「海洋健康持續惡化的速度超乎預期,由於海水支撐整個地球的生命,海水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每一個人。」

因海洋持續暖化,使得許多捕魚業開始往極地尋找更多漁獲,許多海洋生物面臨絕種危機。報告指出,海洋上層溫度過去100年來平均增加了攝氏0.6度,持續暖化的結果,將導致北極夏季冰層融解、氧氣稀少以及冰封北極冰層底下的甲烷會被釋放到大氣中,讓溫度加溫。

至於海洋變暖,則因為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加,肥料與汙水排放至海洋後產生大量藻類繁殖形成「優氧化」,使得海水含氧量降低,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海水反應後則形成弱酸。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在上周指出,海洋大約吸收了溫室氣體9成的熱能,目前一年人類排碳約30億噸二氧化碳,大約是5500萬年前「古/始新世交替時期最大熱量」的10倍之多,而當時的氣候條件,曾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滅絕。

報告還指出,海洋生物賴以為生的海水一旦酸化,包括珊瑚、螃蟹、牡蠣與部分浮游生物需要碳酸鈣形成骨骼的生物便首當其衝受到波及。其中稍早的研究更顯示,海水溫度上升攝氏2度,珊瑚礁就可能停止生長,到達攝氏3度時便會溶解,目前海水溫度較工業化時期相比,已經上升了攝氏0.8度。

目前首要的任務為邀集各國政府在2015年前達成停止全球溫度繼續往上升的協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拉佛萊教授補充道,「這次最新報告很清楚地指出,再不行動,就會造成日後更嚴重且不可恢復的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