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數據難利用 專家盼第三方公證

呂翔禾 2025/11/27 11:42 點閱 158 次
學者27日在台大醫院論壇上,呼籲政府加速法規鬆綁,學界要更合作創新,目標可朝向東南亞市場。(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學者27日在台大醫院論壇上,呼籲政府加速法規鬆綁,學界要更合作創新,目標可朝向東南亞市場。(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健保個資可透過公正第三方認證、去個資化,讓智慧醫療可擴大使用!」學者莊曜宇27日在「智慧健康新紀元」論壇提到,台灣發展智慧醫療仍需克服很多法規限制,呼籲適度鬆綁;學者楊泮池也建議政府鼓勵醫材與新藥研發,加速智慧醫療落地、取得認證的速度,並以東南亞市場為主要目標。

研究不能單兵作戰

醫策會副會長楊泮池表示,台灣AI算力不是問題,但很多資料不能用,包括健保、醫院資料不能二次利用,還有國外品牌的智慧手錶蒐集的資料也會回到國外的總部,因此將資料去個資、開放二次利用很重要,且不要各做各的研究。另外,相關研究如何落地也很重要,若沒有誘因,相關產業也很難發展。

「台灣2300萬市場太小!」楊泮池指出,但台灣不是不能發展醫療產業,建議鼓勵醫材與新藥研發,讓智慧醫療可以落地、取得認證,並透過南向市場走到東南亞,畢竟東南亞有4、5億人口,也有不少華人,呼籲政府在法律上鬆綁,提供創新的環境,讓相關認證可以更容易取得。

健保給付有調整空間

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良基指出,台灣在半導體、資通訊技術與軟硬體整合有優勢,以數位病理、AI影像診斷與糖尿病數位療法為例,台灣已有團隊進入歐洲與日本市場,顯示我國醫療科技有國際競爭力。他指出,數位科技可讓醫療現場帶來精準診斷、主動預防與精進醫療流程等優勢。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提醒說,台灣在智慧醫療上有很多法規需要克服,且目前有缺乏軟體業、溝通成本高、受限《個資法》與健保給付制度等問題。他表示,許多國際大藥廠因為健保的低廉保費離開台灣,如今台灣面臨缺藥,除了發展藥物自主生產,健保給付的制度也有不少討論空間。

認證加速資料使用

「數據可由第三方認證!」莊曜宇指出,由於台灣法規「防止特定廠商圖利」的思維較強,因此他希望醫療資料可由公正第三方進行認證後,開放包括健康數據、加值數據管理,使健康資料在確保安全與公平治理下,得以加速研發認證與場域導入,讓醫療人流、技術研發與市場應用可並行推進,讓全民真能獲得相關服務。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