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前夕,或許有人認為這只是美國基督徒感謝上帝恩賜一年收成的節期。其實,感恩的心,不論東、西方都有。
日本的小學生從小就被教導感恩,所以學童在過馬路時,會對著禮讓的車輛點頭或鞠躬。
感恩是美德
古時候的行人,過橋後也會回頭朝橋身鞠躬作揖,感念不再有涉水之苦,也慶幸平安過河。可惜,這種「過河拜橋」的習俗,如今已失傳,但卻是一種感恩的真實表現。
苗栗縣的造橋鄉,鄉名的由來源自清朝時期,居民為解決南港溪水深難以渡河,乃集資建橋的美德行為。現今,台灣仍有少數如嘉邑行善團造橋鋪路的義行,雖然功德無以自我救贖,但這種利己、利他的善舉,仍被民間肯定與敬佩。
這些地方建設的功能,目前大部分已由政府公權力取代。惟隨著選舉競爭,行政部門常配合民意代表只主導著興利的作為,而對於應負的除弊職能,卻總是因循怠惰無能為力。
興利除弊皆功德
對於公寓大廈安全逃生障礙的鐵窗、進出鐵捲門、陽台及頂樓逃生平台的加蓋;缺乏安全樓梯的老舊大樓;結構安全不足、亟需汰換電梯、電線的老舊公寓等建築安全隱憂,總是視若無睹毫無積極作為。
對於無力更新的窳陋建物密集地區,或蜿蜒狹窄長巷,也是兩手一攤深表無奈。雖有劃設都市計畫道路,總以缺乏經費、違占戶排除困難、民意代表反對等藉口,遲遲無法透過徵收或容積移轉等公權力,打通瓶頸或及救災通道….想要安全居住委實需要求神憐憫。
為城市求平安
城市居住不安全不是單一問題所造成,常常是一連串不應該發生或存在的因素累加而成:老舊電線走火、使用火燭不慎、密閉空間瓦斯外洩或燃燒不完全;在蜒狹窄的巷違停汽機車、攤架雜物等,阻擋消防車輛進出,甚至車輛漏油燃燒助長火勢。
在天災人禍不斷的城市裡生活,要為大部分尚屬安全的住家獻上感謝為祭;為有能力都更並退縮建築留出步道或停車,對都市環境有貢獻的建案感恩。而更重要的是,求上帝賜給執政者有務實解決城市窳陋環境、老舊建築安全隱患的智慧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