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馬太鞍重建經費大多是水利工程,卻嚴重忽視當地不同地區災民的需求,盼能加入中央協調會報!」馬太鞍溪流域部落青年聯盟與時代力量、台灣基進等團體與小黨19日召開記者會,要求馬太鞍重建預算要考量部落需求。部落代表另呼籲,災區房屋受損程度不同,應該分集設立補償金,而非統一發放35萬。
重建要因地制宜
馬太鞍流域部落青年聯盟代表、來自太巴塱部落的那莫諾虎表示,莫拉克風災至今,政府的重建工程大多只有考量硬體,卻沒有實際問過在地的需求,當地民眾可能需要的是中繼與安置,但目前馬太鞍溪的重建預算僅1%協助部落長者中繼,過程中完全沒有部落參與,因此希望各黨立委督促行政院,讓部落能參與重建的協調會報。
來自加里洞部落的江晏瑜表示,加里洞部落雖非主要受災區,但有淹水處的水位高度也高達130公分,還有7戶受災戶,而過去重建時加里洞都會與旁邊的部落一起討論,但兩個地方的地形與河流狀況不同,且溢流造成的大量泥沙淤積、垃圾與廢棄物墊高了溪床,導致之後下雨就會溪水倒灌,當地希望能治水與中繼,但卻沒有在這次重建預算規劃相關方案。
房屋補償要分級發放
台灣韜略策進學會秘書長陳嘉霖指出,災後重建需要重新定義,而且要更重視在地脈絡,如今270億的重建預算大多是水利工程,缺少在地組織培力、部落參與與災後心理重建,而且重建也需要引入部落的知識與文化,因此他們呼籲在中央的災後協調會報,一定要納入部落代表參與。
「房屋補償金不應該齊頭發放!」光復鄉民也說,中央雖有補助35萬,但對於毀損嚴重的房舍來說根本不夠,因此他們希望能依據房屋受害情況分級(無淹水或輕度淹水、半戶淹水與全滅頂),調整補助額度,還有協助災後房屋重建,例如原地重建、租屋補助、自有土地或另購土地重建,以及購屋貸款利息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