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動畫入圍的長片,罕見由兩部風格迥異的香港動畫捉對廝殺,可愛的《小蟲蟲大冒險》對上《世外》善良的小鬼。五部短片則是兩部台產台產動畫PK,異色驚悚的《螳螂》對上走家庭溫馨路線的《風的前奏》。
《小蟲蟲大冒險》無對白
《小蟲蟲大冒險》的香港動畫導演袁建韜,曾以《麥兜故事》2002年得到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並在台港創下港產動畫票房最高紀錄,香港票房1457萬港幣(約5千萬台幣),台灣票房5336萬台幣。
集3D動畫及台中、台北實景拍攝的《小蟲蟲大冒險》,結合台港資金和馬來西亞的動畫團隊。故事人物簡單,節奏明快,以微觀鏡頭放大了小蜘蛛、小蚱蜢要解救蝴蝶免於被製成標本,踏上大冒險的旅程。
全片沒有一句對白,故事充滿想像力與童趣,僅以音樂及音效配合動作,表現感情變化,十足展現了動畫精髓,入圍了三項金馬獎,包括最佳動畫長片、視覺效果、音效。
導演袁建韜說明之所以選擇不要對白,是發現兒童對於對白不太感興趣,但對於動畫主角的動作很有反應,且將來銷海外不需配音及配字幕,可以節省不少成本。
三隻小昆蟲間的友情互助,細膩的動作和表情,讓大人和小朋友都會看得目不轉睛,驚喜連連。
《世外》集韓、日元素
與小蟲蟲競逐動畫長片的對手是已在香港戲院公映的《世外》,目前票房已達千萬港幣,眼看就快要追上《麥兜故事》創下的紀錄。
《世外》的故事改編自日本奇幻小說家西條奈加的《千年鬼》,集韓片《與神同行》和日本動畫《鬼滅之刃》的元素,以日式手繪動畫風格探討生死輪迴議題。在本次金馬獎入圍了最佳動畫長片、改編劇本、原創電影音樂三獎項。
奇幻的情節和人物都比較複雜,主角是護守亡靈的善良小鬼,力勸世人要放下執念、怨念,不要有心結,以免心生鬼芽、長出鬼角,墮入惡鬼之列,要忘記前世恩怨,才能通過瀑布順利投胎轉世。
小鬼跨越時空,由世外到人間,拯救尚未長出鬼角,心有怨念的人,為他們解開心結,當小鬼遇到執意要找尋弟弟的亡魂小妹,締下千年相守之約。
大陸動畫獨領風騷
成本高動輒上億的動畫長片,籌資及製作至少都要花三至五年,前年得到金馬獎最佳動畫的台產動畫片《八戒:決戰未來》去年在台灣上片,票房只有410萬,只有慘字形容。
中國大陸電視台不准兒童時段播外來動畫,使中國大陸動畫產業獨領風騷,《哪吒之魔童鬧海》今年光在中國大陸上片,就達154億人民幣,全球上片締21億美元的佳績,令人稱羡。
《世外》在風格上向日本動畫靠攏,在港剛破港幣千萬,監製楊寶文就呼籲香港電視應規定播放港產動畫,才能使本士動畫產業有未來。
動畫短片相較無市場壓力,入圍者多以抽象敘事,展現多重技法為主。五部入圍片中明顯敘事風格不同的是兩部台產手繪動畫《風的前奏》和《螳螂》,其中尤以異色的《螳螂》風格突出。
《螳螂》風格突出
《風的前奏》以手繪結合實景,故事描述一家人在颱風前夕的遭遇,一場哥哥急尋妹妹的畫面幽默溫馨,已在台北電影獎和金穗獎獲得最佳動畫獎。
《螳螂》是以情色驚悚風格著稱的謝文明的新作,擅用東方文化元素的謝文明,過去曾以驚駭淒美的《禮物》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驚悚曲折的《夜車》獲金馬獎最佳動畫,在國際影展也屢獲大獎。
他和楊凡導演合作的動畫《繼園台七號》,描述70年代的香港,入圍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並讓楊凡獲得了最佳劇本獎,開創華語動畫得到此獎的首例。
這次由楊凡監製,兩人再度合作,謝文明以半人半妖的艷麗女主角阿麗,在歡場色誘男子後索命,表面猶如母螳螂在交配後吃掉公螳螂的天性,實則是為了餵養兒子不惜犧牲。
謝文明以華麗濃烈的色彩表現80年代的酒家文化,找了實力派演員陳淑芳、陳竹昇、陳雪甄配音,也為這部影片營造恐怖殺機的駭人氛圍,是本屆入圍動畫片最讓人觸目心驚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