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是獨一無二的。匯集了全世界的渴望與虔敬、衝突與張力,一磚一石,都是故事。世界歷史上最令人難忘與最重大的事件,全在此地發生。耶路撒冷的故事,是了解今日世界的重要指南。一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個宗教的聖地,同時體現了天堂與人間如何兼容於一地,這正是耶路撒冷。
本書改編自全球暢銷百萬冊、譯為48種語言的經典巨著《耶路撒冷三千年》。原書作者,同時也是備受推崇的歷史學家與小說家蒙提費歐里親自操刀,從這座城市3000年的歷史中提煉出30個最重要的故事,與知名插畫家共同完成這本著作,希望藉此讓更多人認識這座深深影響世界的城市。
一切都要從大衛這名奇特的男子說起──他是牧羊人,喜歡彈奏里拉琴(一種類似豎琴的古代樂器)。他居住的「迦南」位於地中海沿岸到約旦河畔一帶,相當於現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約旦所在的位置。
在那個時代,迦南已是不同族群爭相占領的地方,經常發生戰爭侵擾。想入主這塊土地的族群包括居住在海岸的非利士人與腓尼基人,還有靠近內陸的其他族群,例如以色列人(Israelites)。
大衛打死歌利亞
非利士人敬拜許多神祇,以色列人則只信仰一位沒有固定形象且全能的神。掃羅王統領的以色列人經常與非利士人交戰。
有一次兩軍對陣時,非利士巨人歌利亞要求以色列人跟他單挑,大衛身上雖然只有投石環索,卻自告奮勇對戰巨人,結果他手一甩,就把一顆石頭打進歌利亞的額頭中央,最後他割下巨人的頭顱,宣示勝利。
統一以色列王國後,大衛選擇在摩利亞山建立首都。他將約櫃放到山頂,宣告這裡是猶太的神耶和華的居所,接著又在山上建造宮殿做為自己的居所。就這樣,大衛從殺死巨人的牧羊人變成君王,在埃及帝國與東方帝國之間統治他的小王國。根據《聖經》記載,當時周圍各帝國的局勢非常混亂,大衛也趁機獲取更多土地,擴張王國的勢力範圍。
大衛愛上拔示巴
許多年過去,大衛一直表現得堪稱完美;不過世上不存在完美的國王。某天,中年的大衛在王宮屋頂上休息時,看到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名叫拔示巴,她的丈夫烏利亞是大衛的軍官。大衛愛上拔示巴,不惜任何代價要得到她。經過一番謀畫,他命令烏利亞前往戰場,烏利亞也不出所料戰死了。大衛娶了拔示巴,並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所羅門。
離世前,飽經磨難的大衛王傳位給兒子所羅門,而所羅門也成為睿智的偉大君主。在摩利亞山的巨石上,所羅門王為耶和華興建了一座宏偉的聖殿,現在許多人依然稱那座山為「聖殿山」(Temple Mount)。在所羅門王的時代,聖殿山最引人注目的巨石上,有個空無一物的神聖空間,名為「至聖所」(Holy of Holies)──正是耶和華的居所。
從此以後,耶路撒冷便成為聖城。
三帕夏屠殺基督徒
耶路撒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到1917年)的統治者,是殘暴的傑馬爾(Jemal),他與另外兩位大臣並稱「三帕夏」,都是極端土耳其民族主義的支持者,不但掌控了鄂圖曼帝國,還決定跟德國結盟參加大戰。
這時,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等地的阿拉伯人正在策畫獨立運動,傑馬爾除了下令逮捕獨立運動參與者,還將他們全部送上絞刑臺,他也因此成了眾人口中的「濺血者」──當然,想獨立建國的猶太人也難逃一死。此外,三帕夏還屠殺了上百萬名亞美尼亞基督徒。
經過三年戰爭,英國和盟友法國不但精疲力盡,且死傷慘重,數百萬名年輕人在西方戰線的壕溝裡斷送性命。英國人認為,如果無法正面打擊德國,至少要能削弱鄂圖曼帝國的力量,因此他們開始找阿拉伯人及猶太人合作。
麥加貴族侯賽因
首先,他們跟麥加的貴族侯賽因.本.阿里(Hussein bin Ali)協商──侯賽因出身穆罕默德的直系後裔哈希姆(Hashemite)家族,英國人支持他領導阿拉伯人反抗鄂圖曼帝國,但侯賽因提出的交換條件是:成功的話,整個阿拉伯地區,包括耶路撒冷在內,要全歸他統治。英國人做了個含糊其辭的承諾,然後派情報官員勞倫斯(T. E. Lawrence)去協助侯賽因。
1916年6月,侯賽因和他的兩名兒子費薩爾(Faisal)及阿布杜拉(Abdullah)在麥加發動叛變,身邊還有勞倫斯這個通曉阿拉伯語及中東歷史的英國人獻策。由於勞倫斯既有冒險精神,又策畫了駱駝兵奇襲戰術克敵制勝,有時還會穿上華麗的阿拉伯服飾,用誇張的言行獲得關注,因此他有個綽號「阿拉伯的勞倫斯」。侯賽因自稱是阿拉伯人的國王,但英國人覺得難以接受,便設法說服他改稱號為「漢志國王」(西阿拉伯國王)。
同時,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和外交大臣亞瑟.貝爾福在埃及集結了一批軍隊,準備進攻巴勒斯坦及敘利亞,而他們也跟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談判。
美英法支持宣言
魏茨曼是出生於俄國的化學家,他跟侯賽因一樣,說服英國官員許下承諾。於是,1917年11月,貝爾福在一封信件中表示,英國政府同意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園」,但「不得傷害既存非猶太族群的公民權與宗教自由」;換句話說,只要猶太人答應不干涉該地區占人口多數的阿拉伯人,英國認為猶太人可以獨立建國。
法國和美國也支持這份《貝爾福宣言》,但這項承諾就像英國人對阿拉伯人的承諾一樣,刻意保有一些模糊空間。英國同時答應這兩項承諾,只是因為條件符合當時的國家利益。
戰爭又持續了一年,鄂圖曼帝國解體,威廉二世退位,德國轉型為共和體制。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這時,俄國也發生了革命,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幾個月後,列寧所領導的共產黨取得政權,成立新國家:蘇維埃俄國。
成為戰勝國的英國、法國和美國,分別給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一項承諾,但這兩項承諾根本互相牴觸。此外,他們私底下打算瓜分中東地區──法國得到敘利亞和黎巴嫩,英國則拿下伊拉克與巴勒斯坦,包括位於「巴勒斯坦託管地」的耶路撒冷在內;也就是說,英國人確實如願獲得他們的「聖誕禮物」,只是,得到禮物的喜悅很快便消退。
新中東的改造計畫
能將耶路撒冷納入管轄範圍,英國人很高興,因為這是一座具有國際聲望的城市。大約在這段期間,英國、法國、美國成立了新組織「國際聯盟」,目的是確保世界大戰不再發生。不久後,國際聯盟的五十多個成員國決議,中東地區委託英國和法國「代管」,並支持《貝爾福宣言》。
當時沒有人明白,讓猶太人重返「民族家園」意味著什麼;總之,英國人似乎覺得,就算巴勒斯坦的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讓猶太人遷入不僅不會造成任何問題,還有益於大英帝國的整體發展。
溫斯頓.邱吉爾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事務大臣,他召集了一群顧問(包括他的朋友「阿拉伯的勞倫斯」),到埃及開羅的塞米勒米斯酒店(Semiramis Hotel)開會,討論「新中東的改造計畫」。
儘管哈希姆家族的侯賽因,以及他的兩個兒子阿布杜拉與費薩爾希望能統治整個阿拉伯世界,但邱吉爾決定讓費薩爾成為伊拉克國王,阿布杜拉管理巴勒斯坦託管地的東半部,也就是現在的外約旦地區,而他們的父親侯賽因繼續當漢志國王。
猶太人遷居巴勒斯坦
1920年代,約有十二萬猶太人陸續遷居巴勒斯坦。有人夢想有一天能建立專屬於猶太人的國家,有人則想像自己會由阿拉伯國王統治。這些猶太移民向阿拉伯地主購買土地,建立自己的村落與農場;但另一方面,看到猶太移民人數暴增,許多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開始感到不安。
1920年4月的穆薩先知節,侯賽尼家族大舉安排慶祝活動。由於家族歷代都有人擔任耶路撒冷市長和穆夫提(穆斯林宗教領袖),於是約有六萬阿拉伯人響應,湧入耶路撒冷。
城裡本來就有許多基督徒和猶太朝聖者,此時更是熱鬧非凡。侯賽尼穆夫提的弟弟阿敏.侯賽尼(Amin al-Husseini)是個極端激進派,經過他的煽動,阿拉伯朝聖者開始反覆呼喊「殺光猶太人」。當時城裡只有一百八十八名英國警察,儘管他們努力維持秩序,最後還是有五名阿拉伯人和四名猶太人遭到殺害。
當時英國政府屬意的新市長人選是拉希布.那夏希比(Raghib al-Nashashibi),一個擁有許多土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但為了安撫激進派民族主義者,他們任命阿敏.侯賽尼為穆夫提和最高穆斯林議會主席。
1929布拉克暴動
後來演變成流血衝突的這起事件,猶太人稱之為「1929年事件」,阿拉伯人則稱為「布拉克暴動」(Buraq Uprising),持續大約一週。
這段期間,許多憤怒的猶太人走上耶路撒冷街頭示威,要求能在不受妨礙的情況下在西牆邊祈禱;阿拉伯人則不斷攻擊猶太人,一百三十一名猶太人因此遭到殺害,其中包括希伯崙等城市的猶太人。英國警察和軍隊的人數儘管處於壓倒性劣勢,但他們仍強力鎮壓,殺了超過一百名阿拉伯人,另外還有些阿拉伯人遭到猶太人報復殺害。
暴動過後,新的錫安主義領導人取代了較開明的魏茨曼。其中,來自波蘭的大衛.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是個頗具謀略的社會主義者,他建立了一支名叫「哈加納」(Haganah)的猶太民兵;與此同時,來自烏克蘭敖德薩的情報官員澤維.賈伯欽斯基(Ze'ev Jabotinsky)則主張,猶太人需要一道「鐵壁」,於是成立了名為「國家軍事組織」(Irgun)的武裝部隊。
渴望和平遙不可及
儘管如此,兩個族群中仍有許多人渴望和平,因此市長那夏希比和巴勒斯坦作家喬治.安東尼爾斯(George Antonius)等民族主義者,與大衛.本—古里安進行會談,雙方討論了有關巴勒斯坦的和平方案,例如獨立成兩個國家,或是讓猶太人在阿拉伯人治理的國家中自由建立農場及聚落。
但沒過不久,雙方的信任破裂,侯賽尼穆夫提毫不留情地剷除溫和派的政敵,鼓吹消滅猶太人。有些猶太人還沒想到獨立建國這一步,但對許多人來說,這似乎越來越迫切,和平也似乎越來越遙不可及。(宇欽/輯)
《耶路撒冷三千年:改變世界的30個關鍵瞬間》
作者:賽門.蒙提費歐里
出版社:究竟
其他書訊:
《中共間諜戰術全解析》
作者:尼可拉斯・艾夫提米亞迪斯
出版社:有理文化
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的全球戰略佈局中,情報滲透與非傳統作戰手段日益受到國際關注。本書為近年最具份量與深度的研究報告,首次以系統性的研究,揭示中國間諜作戰的結構、策略與行動細節,涵蓋情報機關組織、科技與產業滲透手法、留學生與僑社操控、跨國鎮壓異議人士等核心面向。
無論你是政府公務員、企業高階主管、學術機構領導者、科學家、研究生或記者──本書都是理解當代中國影響力擴張與國際安全挑戰的關鍵讀本。本書首次出版於1994 年,被認為是首部對中國情報體系進行結構性、方法論分析的學術著作,出版後即引起國際矚目。本次新版,作者大幅增加新的案例與分析內容,為其多年研究成果的系統化總結,首度以中文出版。
《生了就不能退貨》
作者:雷內.梅里諾
出版社:大田
每當我想起那一刻心底還是充滿激動。不是因為世界因我而改變,也不是因為我決定做什麼驚天動地的計畫,只是因為有個小生命誕生了,然後過去那些未被告知的恐懼、憂慮、喜悅、澎湃情感……全部一起來。很多人很難解釋清楚為什麼?但無論是誰,都會發出會心的共鳴:生了就不能退貨啊啊啊……
西班牙插畫家雷內.梅里諾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和他一貫溫柔的黑色幽默,真心真意,不拐彎抹角,圖文風趣描繪關於懷孕和養育的人生大事。書中不帶批判眼光,但充滿感同身受的歡笑,率性的風格又充滿辛辣,把第一次當爸爸這個角色的種種經歷與內心話,淋漓盡致說給你聽,一不小心就嘴角上揚,聽到自己的笑聲連連,因為一切都是愛。
《麵包控的夢幻配方書》
作者:黎國雄
出版社:台灣東販
你是否曾被麵包店裡飄出的陣陣麥香所吸引?看著外皮金黃酥脆、內裡鬆軟Q彈的麵包,是否也曾夢想親手烤出這樣誘人的美味?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烘焙工具和複雜難懂的食譜,你是否又望而卻步,覺得製作麵包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是時候告別對烘焙的恐懼,開啟你的麵包魔法之旅了!
這本書正是為你——一位渴望親手製作健康美味麵包的烘焙新手而量身打造的。我們深知你對食品添加劑的疑慮,對市售麵包安全性的擔憂,因此,本書的核心理念就是「自製麵包,營養健康,安心入口」。無論你是零經驗的初學者,還是想升級技術的烘焙愛好者,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樂趣與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