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十五五新計畫強調新質生產與科技自主,未來不會怕美國制裁!」學者黃信豪27日在座談會強調,雖然中國強調「對外制度性開放」,但這其實是中國也要試圖建立中國標準;學者曾偉峯認為,中國如今的重點是「深化改革」,未來國進民退的趨勢會更明顯;學者張登及指出,未來一帶一路的對外援助也會有調整。
十五五經濟目標模糊
政大國關中心27日舉行「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座談會。師大公領系教授黃信豪分析,此次十五五展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政治正當性,強調生產鏈與製造鏈的安全、建造現代化產業體系與高科技水平自立自強,對內強調宏觀治理,對外強調制度性開放,這些都顯示鞏固政治安全是十五五最優先目標。
「十五五的經濟目標愈來愈模糊!」黃信豪說,中國未來的生產從「量」改成重視「新質生產力」,雖然表示要堅持經濟建設,但普遍被認為是安撫外資與人新。人事方面,此次四中全會的缺席率創下新高,9個上將被拔可能是習近平展現權威,還有或是現任軍委副主席張又俠的反撲?還有待觀察,但候補的中央委員缺乏軍方代表,看來是大規模被排除在決策圈外。
國進民退趨勢增加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則認為,如今是習近平的「毛澤東時刻」,如今的清洗是展現習近平的權威。從十四五到十五五,他認為十五五更強調國內經濟結構,尤其是中國的六穩改成四穩,拿掉穩外資與穩外貿,且從過去強調「改革開放」變成「深化改革」,因此重點是改革,並對國內進行政經社文的全面系統工程。
「中國未來將高度強調『有為政府』!」曾偉峯指出,十五五的「制度性開放」,不同於過去前領導人鄧小平的「能抓老鼠就是好貓」,對於想要投資中國的外企也要挑選,且強調有為政府會讓中國的國進民退趨勢更大,尤其是中國今年有360萬人考公務員,且想要進入國企的比例從36%提升到47%。
另外,曾偉峯指出,四中全會的公報也釋出川普與習近平談判前的立場,也就是中國有能力走自己的路、不怕圍堵,因此雖然習近平此次會與川普在APEC碰面,但達成的協議可能是初步性的,美中之間的根本矛盾依舊無解。
援外配合經濟調整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則指出,十五五報告中提到「對外不確定性增加、驚滔駭浪」等詞語,指的就是美中長期的結構性競爭,但中國又要達到2035年中等收入水平、又要高質量發展,還要科技自立自強、鞏固國防屏障與自主開放,在政策上容易有雙重矛盾的狀況,要如何緩解值得關注。
張登及認為,選擇高質量發展,也會讓中國的一帶一路2.0調整,讓援外政策更具選擇性,避免落入外界批評,例如債務陷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