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中國近來通過台灣光復日、領導人王滬寧發表重要講話,顯示促統力道上升!」學者張五岳27日在座談會強調,北京的對台政策有更多實際性動作,在明年美國總統川普訪中前,兩岸最好要增加民間交流;學者劉孟俊提醒,中國提升科技自主的趨勢,恐壓縮台灣空間、拉升競爭門檻,我國要強化對外經濟戰略、提升供應鏈安全。
改變大投資策略
政大國關中心27日舉行「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座談會。中經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提到,十五五淡化對經濟發展「量」的需求,且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成長有可能是中低速,同時要兼顧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共同富裕」等問題,因此將會在科技創新與區域協調上有不少著墨。
「不能再用投資刺激生產!」劉孟俊強調,面臨人口老化、中國經濟衰退,過去中國都是用投資刺激成長,但近年來成效也跟著衰退,且若生產過剩出口又會傷害發展中國家經濟,因此未來十五五會強調科技、綠色與AI數據治理,幫助產業現代化外,兼顧社會監管與維穩,強化社會監管的部分就會受到開發中國家歡迎。
我國產業恐受擠壓
劉孟俊指出,中國希望透過十五五讓創新超越效率,並讓制度與規則主導對外發展,增加競爭優勢,同時修補內需市場,這些可能會壓縮台灣的規則空間、增加競爭門檻,還有面臨外資重新分配與市場競爭。他提醒,台灣雖然今年成長有機會達到5%,但未來仍面臨嚴峻挑戰,要持續強化民主供應鏈聯防,深化美、日與歐的多元經貿連結。
淡江兩岸中心主任張五岳則指出,四中全會公報1.2萬字,有關兩岸的只有兩句話,但從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給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發賀電,到後來人大常委會立法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還有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的重要講話,以及中國近來在國際的法律戰,他認為中國內部會比公報表面更重視兩岸關係。
把握川普訪中前時刻
「北京的促統實際作為會更多!」張五岳說,如何更務實、有效推動兩岸關係會是重大戰略議題。另外,台海問題是美中最敏感、重要的議題,但並非最迫切,雙方此次談畫主要強調管控分歧、明確底線與避免誤判下,川普應該會跟習確保美台關係不會成為美中關係引爆點,且台灣、美國明年都有期中選舉,川普高機率明年會訪中,兩岸這段時間可以多運用。
張五岳直言,雖然中國總是強調在兩岸關係獲得主導權,但具體的兩岸政策變化,包括陸生與陸客等,還是取決於台灣執政者怎麼看待問題,並沒有聲稱的「主導權」。他認為,兩岸關係雖然悲觀,但社會人員接觸仍是兩岸的關係之窗,兩岸從來沒有不分歧,雙邊領導人如何有新思維,在這段時間進行互動,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