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做自己也不容易

施壽全 / 醫師 2025/10/20 17:00 點閱 86 次
所以堅持做自己者,必須有「有過改之、無過嘉勉」的胸懷,錯誤改正了之後,仍然是原來那個自己,才有無須妥協的價值。(網路截圖)
所以堅持做自己者,必須有「有過改之、無過嘉勉」的胸懷,錯誤改正了之後,仍然是原來那個自己,才有無須妥協的價值。(網路截圖)

好幾年前,還在擔任醫院院長時,有一次因為相關單位提出申請,參加一項與醫療品質競賽有關的活動,找來了專業電影製片團隊,為同仁們錄製參選影片。上鏡頭前,免不了略為「粉墨」一番,個人已感覺有些彆扭。

當演員不容易

到了鏡頭前,我站在最前方帶領,雖然導播並未要求做什麼太困難的動作,只是必須在那幾秒鐘裡,臉部表情從抿嘴示喜,隨著喊出的數字,進展到笑逐顏開,就NG、折騰了好幾次,才好不容易完成。

這個經驗讓我頓時領悟,當「演員」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所以為何有些演員被稱許是演技爐火純青,所以可以獲得令人咋舌的片酬,似乎也有相當的道理。

當不了演員的人,自然就只好回歸「做自己」。但這又引發出另一個問題:是否所有的人,都可以毫無窒礙的做自己呢?

做自己也不容易

一般人雖然不是演員,卻也常常需要各種「表演」,動作當然不是僅限於臉部,表現出不是自己原本樣子的樣子,才可能通過某些場合或時機的考驗。這是人處在社會群體中,一種頗為常見的現象。

表現出非自己原本樣子的樣子,是否就有損尊嚴或原則呢?這當然必須視情況而定,無法一概而論。如果不做自己的理由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即使遭到誤解,但狀況撐過去後真相大白,也當然有獲得肯定甚或讚譽的機會。但若原因是為了藉此獲得不當利益,則就可能涉及失德或犯法的行為,隱藏或偽裝自己,就只是詐欺的手法而已,將讓人不齒與唾棄。

有則改之

反過來說,任何時候若都只有「做自己」,才是正確且價值崇高的事,那當然就可以不顧社會或他人異見而堅持下去。問題是,不可能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做自己」若做到常常發生紕漏,顯然也不值得鼓勵。
所以堅持做自己者,必須有「有過改之、無過嘉勉」的胸懷,錯誤改正了之後,仍然是原來那個自己,才有無須妥協的價值。

箴言12:15-16「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愚妄人的惱怒,立時顯露,通達人能忍辱藏羞。」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