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自然 要先學習自救技能

蕭家興 / 都市計畫技師 2025/10/09 12:14 點閱 421 次

民眾一旦挑戰高山峻嶺、溪谷海域等活動,會因不可預期的天候或自然因素而危機重重。
台灣最近很流行馬拉松跟登山健行。地方政府到處整修汗路古道或闢建登山步道。賞蝶步道、桐花步道應運而生,甚至流行以自然為本、以生態與部落健行為特色的手作步道,山與海成為休閒運動及生態教育的場域。

山海像一所學校

新竹市5校聯合登合歡山走讀台灣之美;家長漏夜排隊要孩子就讀爬過玉山才算畢業的偏鄉插角國小;東北角海岸鼻頭國小及南部墾丁國小也要潛水領畢業證書。

不過,最近卻發生數次山難,諸如:桃園小學六年級學生在三峽東眼山迷途,幸有消防人員前往救援;爬過百岳的爺爺奶奶發生山難,唯獨常同行的8歲童冷靜呼救倖存。
上山下海休閒運動有益健康,挑戰百岳證明能耐也很棒,但儘管如此,還是不希望山、海危機發生,一旦發生都已有安全裝備並能應對。

本末倒置的危機指南

可惜,最近政府正式上線所謂《當危機來臨時:台灣全民安全指引》,其內容在一般生活狀況及常識間,夾雜諸如:面對中國的侵略威脅的挑戰從未停歇;境外敵對勢力侵略時,網路充斥敵人動搖民心與破壞社會穩定的假訊息,利用錯誤的宣傳分化、削弱保護自己的決心;又有軍事侵略應變方式、與孩子討論軍事侵略;替代役備役、後備軍人依召集令報到或戰鬥位置等發生戰爭危機時如何自救。

不自量力招惹強權,再要求民眾學習自救,真是本末倒置,愚蠢至極。

應增補上山下海指南

民眾從事一般登山、健行等休閒運動,危機較少,教育部所訂登山活動注意事項或有參考價值;但是台灣每年都會發生地震、颱風、暴雨、東北季風等致命的天然災害,民眾一旦挑戰高山峻嶺、溪谷海域等活動,會因不可預期的天候或自然因素而危機重重。

諸如:進山區要慎選時間,遇雨正確穿戴保暖;海嘯前有前兆,瘋狗浪會捲人;溪谷戲水見水汙濁要快逃;高山迷路、受傷,遇狂風暴雨、山洪土石流,被蛇蠍昆蟲叮咬等如何應變處理?這些都需要國人從小學教育開始,學習自救、救人的求生技能,並以切身經驗互相傳承,絕對不容教育機關輕忽。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