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留住輝達,是關鍵的國家戰略

醒報編輯部 2025/10/08 14:43 點閱 459 次

在AI浪潮席捲全球之際,輝達(NVIDIA)選擇將亞洲總部設於台灣,本是一場足以振奮人心的科技盛事。但從北士科T17與T18基地的土地地上權紛爭,到市府與新壽的解約拉鋸,再到中央、地方、輝達三方意向難合,一場原應成為台灣科技地位里程碑的合作,如今卻陷入僵局。

拖延多時,問題不在技術,而在人事與治理結構,挑戰的不只是台北市府的執行能力,更是台灣整體治理體系對於戰略機遇的反應速度。

輝達的戰略評估

「輝達之所以選擇台灣,是因為台灣不只是全球半導體的重要基地,更是AI供應鏈無可取代的一環」這句話不是客套,而是一種戰略評估。當執行長黃仁勳親自宣布將台灣作為AI星群總部據點時,國際社會看見的是台灣在下一波科技革命中的位置。這樣的機會,豈能因為法律程序、契約僵化、或官僚猶疑而錯失?

今天的困局,看似一紙地上權合約,一筆140億元的解約價碼,實則反映的是體制內「不敢作為」的文化。輝達與新壽原有的合作意向書雖已屆期,但其對市府仍有實質牽制。北市府明明已在七月修法,可專案移轉地上權,卻仍因擔憂圖利與背信風險而不敢主動介入解套。

民間企業的風險可以用商業條款分攤,但公共治理的風險若無政治承擔,就只會化為拖延與推諉。

需要政治承擔

法律從來不是絕對的障礙,而是治理意志的體現。若現行契約確有禁止轉讓地上權的條款,市議會亦可依法決議解除之。若擔心涉及圖利,那麼可以設計公開、公允、可審計的程序,讓整個協議經過市議會與監察機關的透明審議。梁啟超曾言「法者,天下之公器;變者,天下之公理」,制度的目的不在綁死手腳,而在維護大局正義與國家利益。

有些人認為,若北市府無法解決,就讓輝達轉往新北、高雄、或其他地方發展。這種思維無異於主動棄守一場國家級的科技佈局,台灣並非缺土地,卻難得有如北士科這般位處核心、具備產業群聚、交通便利、人才集中的理想據點。輝達早已多次表示希望總部設於台北,這不僅是地理選擇,更是象徵選擇。

替代方案不可行

事實上,北市府已另提T12基地作為替代方案,甚至願意整合周邊私有地,以符合輝達三公頃以上需求。看似具誠意,但T12牽涉四十餘名自然人地主,整合難度極高。輝達之所以屬意T17與T18,不僅因其規模適中,交通便捷,更因已進入具體規劃階段。退而求其次的替代方案,只會加重輝達內部對台灣政府決策效率的疑慮。

更不可忽視的是時間壓力。黃仁勳本來希望2025年5月動工,2028年啟用。眼下僵局若持續,輝達可能將重心轉向印度、馬來西亞等國。這不僅是商業損失,更是地緣戰略的敗退。在美中科技對峙加劇、全球AI基地角力白熱化之際,台灣若無法迅速拍板定案,將錯失塑造全球AI產業重心的契機。

政治文化應突破

此案最大的啟示是,面對跨國科技巨頭,傳統招商引資的手法早已不足。行政效率、土地政策、法令彈性、跨部會協調能力,乃至於政治人物的擔當與眼界,才是真正的競爭力。如果一紙地上權合約就能困住一場改變國家未來的合作,那麼問題不在輝達,而在我們自己。

未來還會有更多輝達,也會有更多的AI企業來台尋求合作。我們的制度設計是否能及時跟上產業脈動?我們的治理文化是否能從僵化走向靈活、從防弊走向成事?這不只是輝達案的考驗,更是整個國家的轉型試煉。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今日不解決輝達之困,明日只會複製更多無解之局。留住輝達,是為科技立國,也是為國際定位爭一席之地。這場保衛戰,台灣不能輸。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