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政府對台灣的關稅貿易政策,已經到了蠻不講理的地步!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表示,美國的晶片供應95%來自台灣,是台灣的「矽盾」;只有2%來自美國本土的生產,對美國「構成威脅」,希望讓美國本土晶片充足「才能保護台灣」。因此,台灣若想繼續得到美國保護,必須接受美方的「五五分工」構想,雙方各有一半產能。
明顯針對台灣
他的高調放話,呼應美國財政部長不久前點名台灣晶片集中生產風險,希望把台灣30%至50%的高階晶片生產轉至美國或盟國。川普過去也多次指控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一直想奪回晶片製造的主導地位。從美方口徑一致的說法可知,川普政權新的半導體政策擺明是衝著台灣而來,專門針對先進製程市占超過七成的台積電及整個供應鏈,要求將來投資生產最好全都集中在美國,在台的產能最好在一半以下,且越低越好。
坦白說,盧特尼克所謂的美國本土晶片充足「才能保護台灣」,根本就是顛倒的說法。真相是,一旦台積電及供應鏈在美國的產能或投資超過一半,對美國就越安全、越有利。相反地,台灣的產能投資低於一半,台灣的矽盾功能就大減,美國就沒有誘因保護台灣,國家安全反而更沒有保障。
衝擊我總體經濟
更嚴重的是,五五分對台灣的經濟將造成重大傷害。對台積電的衝擊是降低毛利率、排擠其未來的國內資本支出、甚至導致技術外流、產業鏈外移等風險。對總體經濟的衝擊更可怕,會使半導體產業鏈的未來國內投資減半、出口減半和就業減半,而使未來的經濟成長率嚴重減退,對國家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
美商務部長說美國「很快就會」與台灣達成關稅貿易協議;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表示,「談判團隊正在美國進行最後階段關鍵性的總結性會談」,但國人近日確實很擔心「五五分工」可能列入協議。雖然剛回國的談判代表鄭麗君,表示談判團隊這次沒有討論「晶片五五分」這項議題,未做出此種承諾,也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但是,形勢比人強,賴政府能否頂住壓力仍是充滿變數。
從賴政府3月初,主動提出台積電加碼赴美投資1千億美元,仍不能倖免於32%的對等關稅;賴總統又拋出脫中入美的建議,更連提零關稅、開放進口、加碼大採購(近日更兩次強調將採購100億美元農產品),經濟部長龔明鑫在擔任行政院秘書長時還說期盼能促成「讓美國再次偉大」,最後對等關稅仍然高達20%+N(疊加),比日、韓條件還差,賴政府都不敢據理力爭。
民怨可能潰堤
賴總統近日更屢屢強調要提高國防預算到GDP的5%,增加對美軍購,不但沒有爭取到更好的結果,還引來美國商務部長的「五五分工」的獅子大開口。這些低聲下氣的態度,已經堆積成民怨的「堰塞湖」,隨時都可能潰堤,令人非常憂心。
建議賴政府,對於美方的不合理要求,不能老是逆來順受,好歹總該適時適度的表達「不滿」。例如,每年以百億美金計算的對美鉅額軍購,不列為台美貿易順差,幾乎全靠舉債,且嚴重排擠政府的社會福利、教育科學、經濟發展支出;美方對我享有巨額的服務貿易順差,美方視而不見等等,已經逐漸成為深沉的民怨。
否則,如果關貿談判的最終協議公佈出來,讓國人大失所望時,民意的反撲將使賴政府的失望變成絕望,民怨的「堰塞湖」必然潰堤,成為難以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