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自發救災 學者解析動員文化

呂翔禾 2025/09/29 17:23 點閱 2165 次
針對此次花蓮救災「鏟子超人」的自發救災潮,學者從台灣史、儒家文化、連假與社群宣傳等因素剖析。(蔡英文臉書)
針對此次花蓮救災「鏟子超人」的自發救災潮,學者從台灣史、儒家文化、連假與社群宣傳等因素剖析。(蔡英文臉書)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全台大量民眾成為「鏟子超人」、自主前往救災,學者陳俐甫受訪時認為,台灣過去就有鄉里互助精神,因為交通與資訊發達讓規模擴大;學者曲兆祥受訪時指出,國外也有類似狀況,台灣則是發揮了公共道德心;學者嚴震生受訪時則說,社群宣傳、連假、對口水厭煩,都讓許多民眾代替政府去救災。

半棄台強化自助

對此,台灣青年世代交流協會理事長陳俐甫受訪時表示,台灣人會有這樣的自主性,可從清代治台策略開始談起,因為當時清代怕民變,但又不要讓台灣獨立,採取半棄台的作法,讓台灣像「西螺七崁」等發展地方武裝或自治團體,或是透過傳統信仰凝結彼此,讓台灣人早期就有很強的鄉里互助精神。

陳俐甫指出,到戰後有嘉邑行善團、慈濟、長老教會與世界展望會等加入,協助地方救災、造橋鋪路等復原工作。之後,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大概在前總統馬英九與陳水扁時期開始,台灣的慈善與互助精神就從鄉鎮擴散到全台範圍。

網路與交通更便利

「網路的發達也扮演關鍵角色!」陳俐甫表示,野百合學運還是BBS的年代,但在太陽花學運就是SMS的世代,隨著網路、社群的科技的更新容易號召熱血青年,此次台鐵也擺脫過去公務機關的保守,願意在這幾天安排光復增加火車班次,種種因素都讓這次的花蓮湧現「鏟子超人」的熱潮。

文化國發所兼任教授曲兆祥受訪時則說,「台灣人的公共道德心在文化中對社會和諧很有幫助!」曲兆祥說,這與目前檯面上的政治鬥爭有很大的落差,展現台灣人在災害時的團結一致。

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受訪時亦表示,美國的小社區會有類似的自助行為,不過近來因為救災初期,中央與地方的政治口水、不斷互相推卸責任,激發民眾決定代替政府站出來。

連假意外促成人潮

嚴震生分析,由於此次教師節連假因年中修法才有,民眾事前有其他規劃的機率降低,也是救災人潮很多的原因之一。他指出,若災害出現因為政黨不同而差別待遇的狀況會很糟糕,例如以前的卡翠娜風災,紐澳良下城貧民區的居民就懷疑政府不強化防災是希望土地被淹了拿去開發,如今這樣做可以緩解民眾對政府的懷疑,尤其在如今「溢流」與「潰堤」爭論不休的當下。

「很多救災事情不見得是國軍的大機械能處理的!」嚴震生說,例如比較小的空間需要清理雜物,就比較依賴人力搬運。此外,過去太陽花學運的經驗也顯示,許多年輕人在同儕號召下也希望自己在重要的議題「不要缺席」。他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各種不同意識形態的青年都去救災、減少社會對立。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