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唇槍舌劍不時會在閨房上演,字字珠璣、刀刀見骨,還能直中要害,這種本事唯有曾經共枕眠,曾經愛你入骨的人才做得到。因為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如何愛你、以及傷害你。
描寫床頭殺砍床尾大戰的夫妻恩仇故事,又與「玫瑰」扯得上關係的電影有兩部。1989年叫做《玫瑰戰爭(The War Of The Roses)》,2025年則命名為《没好婚姻(The Roses)》。同樣述說Rose先生與太太的閨房風暴,文字的蛻變,標識了時光與品味。
Danny DeVito執導的《玫瑰戰爭》,片名借用了歷史上英國王族爭奪王權的「內戰」,來暗示Rose夫婦殺到眼紅的慘烈,擔綱的男女主角Michael Douglas
和Kathleen Turner都是當年一線紅星,從話題到票房,都有不俗成績。
2025年版的《沒好婚姻》,片名直接透露了悲劇宿命,擔綱演出的Benedict Cumberbatch與Olivia Colman更是帝后等級的高手,不但將深層悲劇演成喜劇(這不是貶詞,而是最高讚美),更將英國戲劇的尖酸刻薄指數提升到咬文嚼字、處處藏機鋒、句句皆傷人的等級,其他的配角也如彈珠台上的鈴鐺,叮叮當當迴響共振,熱鬧非凡。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管是《玫瑰戰爭》或者《沒好婚姻》都建立在婚姻/家庭的「蹺蹺板」生態體系上,男強女弱,或者是女強男弱,只要心甘情願,彼此合拍,各有美好幸福,別人無從置喙。除非有人覺得不值、或者厭倦、或者覺悟……才會鏡破玉碎,愛人變仇人。
《玫瑰戰爭》強調女性獨立,《沒好婚姻》則是男性翻轉。《沒好婚姻》的劇本多了些轉折,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Theo原本是炙手可熱的年輕建築師,得意建案卻被暴風雨一夕崩塌,從主廚轉身做良母的Ivy (Olivia Colman飾演)則是在暴風雨夜一夕成名。從此,Rose家庭的蹺蹺板改換平衡參數:女主外、男主內。夢想與失落、委曲與飛揚的矛盾地雷一顆顆埋進後花園裡,就在Theo期待東山再起日失控引爆。
罵人不帶髒字、或者出口成髒卻又可以用「率性」或「激憤」當藉口,其實都是編劇Tony McNamara的非凡功力,《沒好婚姻》從婚姻諮商的「罪行」指控開始,卻成了怨偶還能聯手「修理」諮商「詐騙」,說明Rose 夫婦其實還是絕配,只是激情淡了、心坎多了、情緒多過情感、天天傷口灑鹽哪有不潰爛腐糜的道理?鬥鬥鬥,因愛相殺到底能鬥到什麼程度,邊看邊笑邊心寒的觀眾,如洗三溫暖,很能體會喜劇的根源是悲劇的人生大道理。
鬥嘴像唱歌、相害如跳舞,《沒好婚姻》算是成功的進階版愛情悲喜劇。尤其,我喜歡那會隨著天氣變動伸縮的建築、聲控主宰家庭機能的智能科技…….所有所有的現代化科技永遠治不好邱比特那隻箭射穿的愛情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