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普發一萬元 領或不領忙翻公務員

醒報編輯部 2025/09/21 14:36 點閱 2072 次

一萬元的普發現金,從政策推出到現在,真可說是一波三折,且還餘波盪漾。現在又有人提出要增列不領取的選項,改捐為「國家續命專款」。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財政部建置普發現金登記網站,研議增設「不領取」選項的可行性,提供民眾多一個選擇,「把錢留在國庫」。

政府想把錢留在手上運用,情感上是可以理解,但是任何政策都涉及成本、程序與合理性,是不是該僅憑少數意見即為之,政府應該三思而後行。

拒領一萬元增加成本

普發一萬元現金的時間原訂在十月發放,時間非常緊迫,光是發放方式就有五種,包括官網線上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臨櫃、特定對象直接入帳,還有偏鄉跟特殊地區造冊發放。光是核對名冊跟把現金到位,可想而知就已經讓行政單位人仰馬翻,現在要再增加不領取的選項,等於要在原有框架內,再增設一個選項,這不只牽動到電腦程式,還有後續文書印刷,光是行政成本就肯定非常驚人。

若要真的尊重國民意志,只要簡單設立領取的截止期限,並說明逾期未領即「捐出來」,這樣就可以把沒有領取的錢回歸國庫,又或者是鼓勵把款項捐獻給有需要的公益團體,不只是實際幫助到需要的人,同時還可以申請抵稅,一舉兩得。

其實近來因為經濟情勢不穩定,許多基層公益團體收到的款項大多受到影響,與其政府把款項收歸中央,不如讓各個慈善團體有機會雨露均霑,更符合政府美意。

退回國庫又要吵不完

其實錢怎麼運用都很敏感,就算真有人不領退回國庫。關鍵是朝野必須先有共識,這樣才會讓事情圓滿推行。現在政府喊出不領取,其實內涵就是對在野黨推動政策的消極反制,如果朝野不和諧,這些退回國庫的錢,光是怎麼運用恐怕又會吵個沒完。執政黨不能老是以為可以跳過多數的在野黨,如此下去只是繼續對立,對政策推行沒有助益。

普發一萬元政策朝野長期對立,要不是因為幾次投票大敗,料想執政黨也沒有意願去執行在野黨的提案。現在勉力推出,卻又在執行上巧立名目,或是在口舌上爭勝討便宜,反而顯得執政者不夠大器。政策經過合法立法,政府就該篤力推行,不問黨派只問民生。

一萬元政策接下來還有許多需要政府立法協力的部分,如果不能放下黨派派系,整天吵口水戰,恐怕只會讓民眾感到不耐。

為10萬補助生孩子?

政策討論務實不務虛。近來除了要不要領一萬元之外,對於政府補助生育的十萬元政策,社會上也有不少討論聲浪。有許多人質疑說十萬元杯水車薪,無法真的有效增進民眾的生產意願,不得不說實在有何不食肉糜之感,有時更讓人感覺台灣欠缺理性對話空間,甚至退化到黨同伐異,只要政策不是己方陣營提出就全面否定。

不論是一萬元或是十萬元,對於基層民眾來說都不無小補,尤其是經濟不寬裕的民眾來說,更是大旱中的甘霖。生育一個孩子撫養到成年,成本動輒千萬,但是有十萬元至少也是解燃眉之急,如果認為十萬元無用,那就推出更多的補助來讓人民有感,怎麼可能有人僅僅為了十萬元去生育孩子?十萬元只是補助,不可能是關鍵。

政策應以民為本

任何政策都要以民為本,朝野之間不能對話,那就只能激烈衝突,更不利於政策討論,希望朝野各界都能放下成見,不論是十萬元、一萬元,甚至一塊錢,都是民脂民膏,值得被仔細討論、好好對待。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