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引入AI應用指引 藍綠都肯定增進效率

呂翔禾 2025/09/17 13:46 點閱 110 次
西敏寺民主基金會與立法院合作,將應用《國會應用AI指引》中文版,作為未來使用AI立法的參考依據。(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西敏寺民主基金會與立法院合作,將應用《國會應用AI指引》中文版,作為未來使用AI立法的參考依據。(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立法院首度引入AI指引,未來AI也會參與立法!台灣民主基金會與西敏寺民主基金會17日合作,發布由16國專家共同制定的《國會應用AI指引》。綠委蘇巧慧表示,包括即時字幕、口頭與書面質詢內容生成等,AI應用得好可以改善立法品質、減少立法錯誤,但其中也有人為操弄、責任歸屬等問題值得討論。藍委葛如鈞指出,盼未來透過指引,讓立法院更透明、更有效率。

可了解草案交互作用

西敏寺民主基金會去年出版了全球首部《國會應用AI指引》,16日則是中文版正式出爐。指引的共同作者法蘭克林提醒,若國會忽視AI議題,將加大科技發展與監管之間的落差。他舉例,包括歐洲議會、加拿大、巴西、荷蘭、愛沙尼亞等國會已正式引入AI,無論是在草擬法案、語音轉錄、公眾參與或議程協助等領域都展現潛力,然而也更需確保相關規範先行。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表示,手冊的第16頁將國會可能使用AI的情境都納入,包括即時字幕、口頭與書面質詢內容生成等,甚至還有找出既有法律的漏洞、給予立法建議與了解不同版本草案可能的交互作用,可有效改善立法品質與減少錯誤,但然而這其中也有人為操弄的空間,以及產生錯誤時責任歸屬的問題,未來值得進一步討論。

虛擬人聲代替質詢

「立法院其實是AI應用的前段班!」葛如鈞表示,他曾透過虛擬助理複製人聲,協助聲帶有臨時障礙的委員透過AI複製聲音流利質詢;他也使用過OpenAI、 ChatGPT製作「AI周爺爺」,作為虛擬的立法院秘書長周萬來說明法案。葛如鈞認為,《國會應用AI指引》之於國會,如同「AI基本法」之於國家,能清楚展現立法院對新興科技的態度與方向。

他期盼未來能借鑑國際經驗,推動立法院更透明、更有效率,也能讓人民更快、更清楚地掌握國會的資訊。西敏寺民主基金會台灣辦公室總監陳乃嘉則指出, AI除了帶來便利,也帶來民主與科技交織下的複雜挑戰,需要跨國、跨領域的共同努力,才能讓科技成為民主的助力,而非風險。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