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星然(旅美華人牧師)
我們身處的時代,是一個「亞略巴古式」(見聖經使徒行傳17章16-34節)的保羅講台幾乎消逝的時代。在同溫層內各說各話的自媒體浪潮中,我們已習慣於隔著螢幕、戴著面具,僅與認同自己觀點的同好交流。
直球對決
然而,當思想的交鋒不再是君子間的直球對決,當話語的交流被情緒和陰狠耍手段取代,我們才意識到,那種直接進入校園知識殿堂,站在market place 的陽光下、與真人面對面、毫無遮掩地溝通彼此想法的經驗是何等可貴。
查理柯克Charlie Kirk 就是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你可以不同意他,但必須問自己是否有勇氣親自上場與他辯論?
你必須佩服他那份邀請異見者「證明我錯」("Prove Me Wrong")的勇氣。這種氣度與膽識,讓他在政治大染缸裡,顯得如此獨特。他勇於將自己的信念擺上檯面,讓證據、邏輯和思想本身去說話,這種坦蕩與誠實,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品質。
氣度與膽識
或許,這也是美國Z世代年輕人重新對基督信仰產生興趣的原因之一(follow 之前的那篇帖子)。我家兩個讀高中的兒子是Kirk 的鐵粉,請注意他們不是川粉,也不喜歡 Kirk 有關擁槍、移民的一些想法,但這完全不妨礙他們對Kirk的熱愛,大兒子今年還和同學一起向學校請假,去MSU聽他亞略巴谷式的演說,非常受鼓舞。他們欣賞他的真實,欣賞他看似保守信仰者卻不失冒險精神的創業家特質。
他們看到了一個在「忠於自己」的時代裡,真正毫無保留地堅持自己信仰的基督徒,如何從裡到外,透明而乾淨。他們看到原來做基督徒可以這麼 Cool!這麼 Expressively Individual!
其實,本來就是如此,耶穌在他那個時代被視為是激進的,當時的保守勢力是法利賽人;而當宗教改革時代,加爾文和馬丁路德又被視為是激進的,天主教成為當時的保守勢力。
信仰不隱藏
身處後現代的 Kirk 成為一個奇特的綜合體,既承載著古老的信仰,又以一種大膽、無畏的後現代方式去實踐它。反到是校園裡習以為常的那些政治正確成了新的保守勢力,他刺激同學們去思考學校教的那一套真的那麼「正確」嗎?。
耶穌說:「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信仰本來就無關乎左與右,保守與邀進這些標籤。而Kirk 以他的行動證明,信仰從來不是一種需要隱藏或妥協的東西。他用自己的生命,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殺出一條路,證明了在紛亂的時代中,依然有人願意挺身而出,為自己的信仰而戰,而他死在自己最有價值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