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 人在乎的是什麼?

施壽全 / 醫師 2025/08/31 19:57 點閱 193 次
一個人對外界引發或體內形成的各種刺激,其反應的強弱大小,就代表這個人「在乎」的程度。(網路截圖)
一個人對外界引發或體內形成的各種刺激,其反應的強弱大小,就代表這個人「在乎」的程度。(網路截圖)

人從小到大,藉由各種感覺器官接收訊息,送到腦部辨識、認知與儲存,從而形成個人的種種生理閾值與價值觀。所以,除少數神經反射是「不經大腦」外,簡單的說,一個人對外界引發或體內形成的各種刺激,其反應的強弱大小,就代表這個人「在乎」的程度。

「閾值」因人而異

生理搔癢、疼痛,心情快樂、悲傷等等,每個人都有閾值。雖同樣是人,有些閾值差異卻很大,有些可能不大,但不會完全無差異。
有人喜歡名聲,有人愛好利益,有人迷戀愛情,有人執著麵包,當然也有人希望兼顧,但這些可能都是短暫的,一旦時空改變,或許感受就不同了。只是有許多情況,「在乎」閾值一旦確定,就會成為能「忍受」幾乎無法改變的界限。
面對威脅性命的情勢,起初幾乎絕大多數人都選擇「躲避」。但辛苦躲避一段時間,超過了忍受的閾值後,就開始在「餓死」與「病死」間猶豫了,這是幾年前新冠病毒肆虐時,許多人類面對的困境。

你到底在乎甚麼?

因為躲避到無法承受了,在乎的變成生活困難,覺得撐不下去了,就不是那麼在乎面對病毒,因為畢竟不一定會染病,病了也未必不會恢復。
「在乎」可以有很廣的影響。比如說,領導人到底在乎什麼?在乎少數人的意識型態?還是在乎多數人的安居樂業?人民必須在乎領導人的在乎,因為領導人的在乎,絕對會左右人民的在乎。
許多事工,我們真正在乎的,其實是內容,而非程序。誰有權力主導程序,就有權力修改內容。能用干擾程序去阻擋內容嗎?恐怕效果有限,所以真正重要的是要取得主導權。

在乎在乎你的我

若無法取得主導權,我們的在乎將不被在乎,下場就可能有些悲慘。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方面自我安慰:過程比結果重要,另方面則是懷抱盼望,不論內容如何,真理終將站在善良的一邊。這或許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但是又何奈?
曾經在一本笑話集上,看到對「在乎」最「出神入化」的敘述:「千絲萬縷情:在乎你的我,只在乎我在乎的你,是否在乎在乎你的我?我在乎的你,是否和在乎你的我,在乎我在乎的你一樣,在乎在乎你的我?」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