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櫥窗)哀歌三重奏•出神入化 TSO室內沙龍•精彩紛呈

簡秀枝 2025/08/24 14:33 點閱 157 次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作品50》,最為壓軸,安排在下半場,由林易、鮑里斯•博戈洛托(Boris Borgolotto)與艾德加•莫羅(Edgar Moreau) 擔綱演出。(Photo by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北市交 via Facebook)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作品50》,最為壓軸,安排在下半場,由林易、鮑里斯•博戈洛托(Boris Borgolotto)與艾德加•莫羅(Edgar Moreau) 擔綱演出。(Photo by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北市交 via Facebook)

標記著「一位偉大藝術家回憶」的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50》,昨(20)晚在國家演奏廳登場,3位樂手揮汗如雨,琴韻出神入化,贏得滿堂彩。

俄國看三大作曲家

這是TSO (北市交)繼「2025夏日音樂漫步」後的「室內沙龍」,一連3場演出中的第2場,取名「俄國篇」,以普羅科菲夫、拉赫瑪尼諾夫、柴科夫斯基等3位俄國代表作曲家的作品,貫穿全場,從濃烈浪漫的變奏到新古典風格,透過大師的作品,讓來自國內外的新銳音樂家,無不使出混身解數,透過音符的交流、對話,呈現默契與極致。

其中,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作品50》,最為壓軸,安排在下半場,由林易、鮑里斯•博戈洛托(Boris Borgolotto)與艾德加•莫羅(Edgar Moreau) 擔綱演出。

他們不只講究琴藝,連服裝打扮,也十分用心,「悶騷」型的林易,首先穿上「夏姿」最新秋裝,黑襯衣配繡花夾克,典雅高貴,讓他的衣架身材更被凸顯,大提琴艾德加•莫羅則身穿灰黑色三宅一生套衫,配Christian Louboutin紅底鞋,俐落帥氣,鮑里斯•博戈洛托黑絨衫配黑西裝外套,整理視覺效果極佳,但似乎忘記現在還是仲夏八月,各個都因聚精會神,而擠出一身汗,尤其體型較魁梧的鮑里斯•博戈洛托頻頻擦拭額頭沁汗,連琴體的腮托部都因汗濕而擦拭再三,讓台下觀眾也充分感受那份騰騰熱度,直呼過癮。

柴氏三重奏很耀眼

話說柴科夫斯基的《鋼琴三重奏》,公認是是19世紀俄羅斯室內樂的經典之作,是作曲家追憶好友兼恩師尼古拉•魯賓斯坦的嘔心泣血之作。魯賓斯坦是莫斯科音樂院首位院長,與柴可夫斯基的情誼甚篤,不僅是最挺他作品的演奏家,梅克夫人也是在他引薦之下,才開始允諾金援柴可夫斯基。對柴可夫斯基音樂人生影響極大,柴可夫斯基多首曲子,都指名題獻給他。

柴可夫斯基銜悲完成《鋼琴三重奏》,趕在1882年魯賓斯坦逝世周年追悼音樂會上首演,由魯賓斯坦的學生謝爾蓋•塔涅耶夫(SergeiTaneyev, 1856-1915) 擔任鋼琴手,搭配弦樂家在追思會上首演,柴可夫斯基充分展現他擅長譜寫優美旋律的才思,又具多愁善感的特質、緬懷故人的不捨氣氛,灌穿全曲,哀悽氛圍盈溢,感動全場,贏得高度評價,音樂巨匠惺惺相惜的情愫,引為社會美談。


”AA”
企圖心旺盛的4位樂手,果然竭盡全力,讓精彩火花四射。(Photo by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北市交 via Facebook)

首演時間長達50分鐘

翻開音樂史,譜寫過「鋼琴三重奏」的知名作曲家,從貝多芬(Beethoven;1770-1827)、舒伯特(Schubert,1797-1828)、布拉姆斯(Brahms,1833-1897)、孟德爾頌(Mendelssohn,1809-1847)、德弗乍克(Dvořák,1841-1904)等人都是,柴可夫斯基堪稱承先啓後,並予發揚光大。

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三重奏,作品50》,首演時間長達50分鐘,宛若「史詩格局」,分為兩大樂章:首樂章「哀歌」,以濃烈悲愴的旋律鋪陳,展現柴科夫斯基特有的抒情語言。第二樂章,則是一連串風格多變、充滿幻想的主題變奏,從音樂盒、華爾滋、賦格到馬祖卡,襯托出柴科夫斯基才華洋溢,創意火花不絕。
魯賓斯坦生前就是位俄國鋼琴泰斗,因此該首三重奏鋼琴聲部的表現,特別吃重,也極為華麗,尤其第二樂章多段變奏曲中不乏直逼獨奏級的鋼琴演奏技巧,可說是柴可夫斯基所有運用鋼琴的作品中最難征服的一首,如同協奏曲般份量,獨立展現,充分呼應魯賓斯坦作為傳奇鋼琴家的不朽尊榮與形象。

展現極高的默契

林易、鮑里斯•博戈洛托與艾德加•莫羅昨晚在台上,展現極高的默契,眼神不時交會,合作又對抗,時而鏗鏘激動,有如生命的宣洩與吶喊,也見低吟哀嘆,綿綿愁思無盡頭,令人動容。

昨晚的室內樂,還包括斯蒂凡•賈基夫(Stefan Jackie)與趙珍珠(Jinjoo Cho)演出的《C大調雙小提琴奏鳴曲,作品56》,兩人相互廝殺,你來我往,精彩絕倫。

另一首是拉赫瑪尼諾夫的《C小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由鮑里斯•博戈洛托、亞德利安•拉馬爾卡,搭配TSO 樂手胡庭瑄與高洛堯,也有動人的對話,引人入勝。

〈浪漫曲〉與〈詼諧曲〉

該曲是時年17歲的拉赫瑪尼諾夫於1889至1890年間,他尚在莫斯科音樂院求學時,嘗試創作了他生平少數的室內樂作品之一,包含〈浪漫曲〉與〈詼諧曲〉兩個樂章,獻給其堂兄指揮家席羅提(AleksandrZiloti, 1863-1945)。

該曲中的〈浪漫曲〉,帶有淡淡哀愁的抒情樂章,旋律悠長而低垂,極具俄羅斯風格的懷舊氣質;至於〈詼諧曲〉則呈現出鮮明對比,充滿舞蹈性與節奏感,明快而富有活力。樂曲的三聲部中段,則轉為內斂、帶著些許哀愁的旋律,營造出結構上的對稱,與情感上的張力,充分展現拉赫瑪尼諾夫早慧的才氣,以及對形式與色彩的完美掌握。
企圖心旺盛的4位樂手,果然竭盡全力,讓精彩火花四射,贏得全場熱烈掌聲。讓TSO的室內沙龍營造出完售、滿座、掌聲雷動的躍升景象,彌足珍貴!


”AA”
斯蒂凡•賈基夫與趙珍珠演出的《C大調雙小提琴奏鳴曲,作品56》,兩人相互廝殺,你來我往,精彩絕倫。(Photo by 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 北市交 via Facebook)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