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 導引人車用路習慣

蕭家興 / 都市計畫技師 2025/08/18 09:08 點閱 152 次
新北市交通局在烏來區環山路4處髮夾彎道設置感應式號誌系統,當有大型車輛行經時,系統會啟動號誌3色運作及交通資訊標誌(CMS)警示,提醒及管制雙向車輛依序通行。(新北市交通局提供)
新北市交通局在烏來區環山路4處髮夾彎道設置感應式號誌系統,當有大型車輛行經時,系統會啟動號誌3色運作及交通資訊標誌(CMS)警示,提醒及管制雙向車輛依序通行。(新北市交通局提供)

習慣是在生活的時空中日久成自然而養成。個人清潔衛生、飲茶、喝咖啡是好習慣,酗酒亂性會衝動打人是壞習慣;城市汽機車文化的社會習慣亦然。

在台灣、歐洲的左駕開車習慣,到右駕的日本、紐西蘭就會在左右轉時不打方向燈,打雨刷;禮讓行人的習慣,在歐美是自然的社會文化,在台灣則要重新養成。

人命關天的用路習慣

穿全身暗黑色衣服在夜晚或下雨視線不良的路上行走,或因綠燈秒數不多而用跑的穿越人行道,是行人最常見的致命傷。

而與習慣相反的不注意,更是要命。如台北的仁愛路、信義路及南京東路等寬大馬路,設置有與所有汽車行駛方向相反的公車專用道,嚴重違反行人(特別是外國人)過馬路看車流方向的習慣,致使行人與反向公車相撞。

道路管理措施要加強

不同車道數、不同路寬的人行穿越線,人行的紅綠燈秒數要有差異。一旦路寬的人行綠燈秒數與路窄的秒數一樣,穿越路窄的行人會認為綠燈秒數夠可慢慢走,造成左右轉車輛不耐煩而找空隙或空檔穿越;穿越路寬的行人,一看綠燈秒數不多就會心急用跑的。

紅綠燈的次序要改變。交通號誌要等行人於綠燈通過斑馬線並變為紅燈後,再讓綠燈的車輛直行或左右轉。不要讓等很久的車輛一看到綠燈就開動往前行或左右轉,以致常與也是綠燈而走在斑馬線上的行人發生車禍。

更要明確規範汽機車駕駛人養成習慣:儘管綠燈,非直行車輛不管路口左右有無行穿線,均要暫停再開,確認路口左右沒有行人才可左右轉並通過。

科技管理技術待精進

台灣曾以交通號誌的倒數小綠人而驚艷全球,目前AI辨識、晶片傳輸、大數據運算與即時錄影等科技軟實力也不差,但不應只是用來科技執法,監控舉發路口交通違規,或是將科技執法作為籌措交通預算的歛財工具。

反而要善用人工智慧科技,管理路口不同時段、方向的人車經常流量及增減數量,透過快速邏輯演算技術掌握每個路口前後左右瞬時流量,調整各路口不同方向紅綠燈秒數,讓路口交通順暢、行人穿越安全。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