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鄉愁之外

施壽全 / 醫師 2025/08/11 14:48 點閱 657 次
作者回憶起多年前中小學的課本,記憶中經常聽到的口號,包括「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明年就會飄揚在我國首都南京的城牆上」等等。(網路截圖)
作者回憶起多年前中小學的課本,記憶中經常聽到的口號,包括「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明年就會飄揚在我國首都南京的城牆上」等等。(網路截圖)

2015年4月,我與台灣一些大醫院的高層,前往中國大陸雲南省昆明市,參加一場有關兩岸醫療服務與醫院評鑑的討論會。會議空檔時間,主辦單位把台灣團體一干人,安排到近緬甸邊界的騰沖市參訪。

騰沖在當年在中國是三級不到的城市,但因為是觀光景點,沿途公共設施都相當完善。眾人訪問了醫院,也到當地的國殤紀念館參觀。

難再激起民族感情

中國對日抗戰著名的「滇西緬北戰役」,就發生在騰沖一帶。走馬看花繞了一圈後,有位領導問我感覺,我回答,看到孫立人將軍。孫立人將軍在台灣相當有名,但該領導似乎不曉得。我並不確定,領導問話是否別有意圖,但我當下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藉由「激起民族感情」來拉攏台灣人民,就是所謂的「統戰」手法。

不過,參訪國殤紀念館時,還是讓我回憶起多年前中小學的課本,台灣的篇章很少。記憶中經常聽到的口號,包括如「偉大英明的領袖,領導北伐、抗戰、剿匪」,「三民主義,終將統一中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明年就會飄揚在我國首都南京的城牆上」等等。

漸漸就證明了,這一切都是空話與夢想。台灣與中國,如今已分隔了七十多年,典章制度與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雖然因為政黨輪替,兩岸貿易與觀光時而頻密,時而疏離,但從未完全中斷,只是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固然出生背景各異,但藉由血脈與倫理,將兩岸黏在一起的回顧與記憶,肯定已從「濃濃鄉愁」變得淡了,忘了,無感了。

敵我意識已模糊

台灣年輕一代,已幾乎沒有,中國大陸是祖國或故鄉的感受,中國政府意圖從歷史觀點,強調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必然需要面對年輕人根本不認同的抗拒。

但反過來說,兩岸政府多年前因政權爭奪結下的樑子,隨著時移勢遷、老成凋零,年輕人彼此間,已少有「敵我意識」存在,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規範與文化迥異,將使對岸的統戰完全失效,但長年的和平,彼此未曾結仇交怨,這方設計五花八門的認知提防,也根本激不起任何抗敵士氣,兩岸有什麼理由,非要兵戎相見不可?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