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計時與省時

施壽全 / 醫師 2025/04/01 18:14 點閱 545 次
「去氧核醣核酸聚合酶」分子很大,技術進步,可直接偵測血液中病毒去氧核醣核酸(HBVDNA)的濃度。(網路截圖)
「去氧核醣核酸聚合酶」分子很大,技術進步,可直接偵測血液中病毒去氧核醣核酸(HBVDNA)的濃度。(網路截圖)

科學進步,讓我們可以更簡單,也更能精準的掌握許多事況的演變與發展,所謂的簡單與精準,其中最重要的內涵之一,就是「省時」。

檢驗方式改善

舉例來說,診治B型肝炎,曾經有一度,偵測B型肝炎病毒,只能檢測病毒「去氧核醣核酸聚合酶」( HBVDNA polymerase)。B型肝炎病毒是一種DNA病毒,病毒的DNA,需要聚合酶去抓取核酸來合成,檢測這個酶,可以間接了解病毒的複製(繁殖)狀態。

但「去氧核醣核酸聚合酶」分子很大,檢驗起來十分繁瑣又費時。技術進步後,檢驗方法大幅改善,可以直接偵測血液中病毒去氧核醣核酸(HBVDNA)的濃度。雖然檢測HBVDNA還是需要一些時間,但已比檢測其聚合酶快很多,而且可以更正確的瞭解,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的效果如何。

效率增進省時間

生活上這類節省時間,或使時間的使用更加有效率的案例很多,例如從前坐火車,從台北到高雄需要八小時,高鐵出現後,400公里只需一個半就可直達。以前備餐,從洗菜、切肉到蒸煮或煎炒,總得花上一小時功夫,而現在速食店滿街都是,或者從超商購買冷藏麵飯,微波加熱一下就可進食,為生活步調匆忙的現代人省了許多時間。

事實上,要談簡單與精準的省時,最直接的,就是「計時」本身。從前的人,「計時」依靠的是「一盞茶」、「一炷香」或「一頓飯」,「三更」、「五更」等等,相當籠統,顯然也不可能很精確。

計時不用長短針

後來發明了時鐘與手錶。其上出現了短的時針與長的分針。計時就必須認識短針與長針,短針與長針,也演變出許多國小時代讓人頭痛不已的算術題目。

資訊進步,接著出現了數字的鐘與錶,不再需要短針與長針。當然現在的鐘錶,頗多還是維持著12刻度,時針、分針,乃至於秒針的配置。但許多腕錶的功能,已非用來計時,而是一種尊榮或奢華的表徵。而如果鐘或錶做為工具,目的只是為了要正確知道與計算時間,則「數字」或許終將取代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