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規模以上的機構,其內部各項事工,通常都是根據所謂的「標準作業流程」(SOP)來執行。不過,因為人無法十全十美,所以無論是訂定流程的人(或團隊),或者依流程而執行的人(或團隊),都很難避免發生錯誤。
系統性錯誤
個人(或團隊)沒有按照標準作業流程執行而產生問題,我們稱之為偶發或個案性錯誤,而如果不論是誰依據所訂定標準流程去執行,誰都會遭到困難,那就表示作業流程有問題,稱為系統性錯誤。
每逢錯誤發生,機構當然就要進行檢討:究竟是個人偏差,還是系統失靈?而後再根據錯誤的性質,請應該負責的層級的人(或團隊)改善,以避免下次再犯。
於是,這就引出了一種稱為「系統性思維」的概念,不論是決策者或執行者,如果人人都有系統性思維,總能以系統為念,嘗試釐清因果關係與正負回饋機制等等,當然就可以盡量避免個人錯誤,並且在出事時想到是否源於系統,而迅速反應來補強或修正。
橫向系統的運作
以上當然是管理理論上,相當理想的狀況。問題是,誰該有「系統性思維」呢?以軍隊為例來說,分為將、校、尉、士、兵等幾個層級,各有各的責任。基層的兵,負責上層士交代的工作,士服從尉的指令,也可能負責小規模團訓,更往上到尉、校、將,系統整合的範圍當然就越大。
所以,如果我們把某個兵找來,問他士級的事,把士找來,要他融會貫通尉級的事,以此類推,則這支軍隊,可說就通通都是將校而無士兵了,如何打仗?
規模龐大的機構,通常組織上除分成縱向的各類「部處科」以外,也會在功能上建置各種「委員會」以進行橫向連繫與溝通。某一層級的某位員工,可能知悉其相關橫向系統的運作,但這並非這位員工必然的責任,否則他就是主管了。
不可能人人均思慮週詳
有一些管理學者,很喜歡強調「系統性思維」,但這應該只適合規模小或組織扁平化的團體,對於已規劃分層負責的大型機構,要求低層級者理解高層級的事務,期望人人均思慮週詳,個個都具備充分的智慧與能力去解析問題的來龍去脈,那並非機構管理與人員培訓不好,而是學者自我膨脹,無限上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