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軍購 不如擴大和平契機

徐勉生 / 退休大使 2024/11/19 11:51 點閱 1621 次
圖為美軍發射FIM-92刺針防空飛彈。(圖取自維基百科,版權屬公有領域)
圖為美軍發射FIM-92刺針防空飛彈。(圖取自維基百科,版權屬公有領域)

《路透社》及《金融時報》日前相繼報導,台灣準備擴大向美國軍事採購,包含神盾艦及F-35戰機等,總價大約新台幣4800億元,一方面向華府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同時回應川普提出的保護論。但國防部長顧立雄回應表示:現階段並未提出清單給美方或是未來的川普政府,會循台美既有機制溝通採購項目。

軍購保障安全?

顧立雄的話語帶玄機。從種種跡象看來,台灣擴大向美軍購恐怕將成事實。但在準備軍購之際,政府也應該從消極面與積極面思考兩個問題。第一、擴大軍購就能確保台灣安全嗎?第二、除了擴大軍購,就別無其他辦法維護台灣安全嗎?

從消極面來看,兩岸軍力懸殊是不爭的事實。無論台灣如何擴大軍購,也不可能與共軍匹敵。無論是軍隊人數、機艦數量、後勤補給都不成比例。根本難以構成有效的嚇阻。美國主張台灣發展「不對稱作戰力」,完全是自欺欺人之詞。兩軍開戰,比的是真槍實彈,如果實力不對稱,勝負立判毫無懸念,根本談不上作戰。如果台灣盲目擴軍,不求避戰,勢將窮兵黷武自取滅亡。

其次,川普要求國防經費應占台灣GDP10%。即便不到10%,只要提高現行國防預算,必將排擠台灣在其他方面的政府支出。目前台灣五缺問題嚴重,國防經費增加,必將拖垮經濟發展。沒有經濟實力做後盾,根本難以支應龐大的國防經費,更遑論國家長遠發展,如此更將危害台灣長期的安全。

避戰是上策

政府編列國防預算天經地義。但國防經費的多寡,應與國家財經實力,以及戰爭風險成正比。易言之,國防預算不應無限上綱,必須符合比例原則。

最重要的是,川普是否願意為了台灣與中共正面對抗到底,願意在兩岸爭戰中無條件支持台灣,甚至出兵保衛台灣,才是台灣必須審慎衡量之處。看看俄烏戰爭的實際狀況,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能使台灣免於戰火嗎?

從積極面來看,設法降低戰爭風險,備戰而能避戰才是上策。中共對台動武的條件是台灣宣布獨立,或者是外國勢力進入台灣。從反面來看,只要台灣不走向獨立,並與美國保持適當距離,兩岸爆發武裝衝突的風險勢必大為降低。中共一再強調,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只要台灣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就沒有必要擴大軍購。因此向美國軍購,並不是確保台灣安全的唯一選項,也不是最佳選項。

求人不如求己

1977年台灣一首由李士英作詞、談修作曲的愛國歌曲《莫等待》中的一句歌詞-「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成為眾人傳頌的名言。求人不如求己,依賴美國的保護,不如自謀生路。戰爭是殘酷的,對國家人民的傷害極為慘重。對台灣而言,最好的自救之道是審時度勢,運用謀略。

放棄台獨念想,擴大兩岸之間的善意,與大陸共謀和平共存之道,這才是維護台灣安全的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