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影視距離世界多遠 文化部應更理解

醒報編輯部 2024/10/23 16:27 點閱 3057 次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23日邀請文化部長李遠列席會議,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質詢。(中央社)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23日邀請文化部長李遠列席會議,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質詢。(中央社)

台灣號稱資訊大國,但是在資訊產業應用到影視產業上,不要說落後於美日韓這樣的大國,就連台灣一向不以為然的中國大陸,台灣都遠遠跟不上進度。

台灣打著國安的名義,希望國人愛看台灣明星、戲劇,卻忽略產業需要市場支撐,在這個人人用手機吸收資訊看影片的當下,台灣根本沒有足夠規模的影視平台,讓台灣人可供選擇。

文化部要知趨勢

文化部部長李遠周三在立法院備詢,被立委群起而攻之,痛批台灣政府光是補助影視作品,卻忽略台灣沒有可以上架的平台。李遠回答第一步會先把台灣戲劇品質提高,希望可以比肩日本韓國,下一步才是建構平台,目前預算準備一百億元台幣,來做為未來平台建構的資金。

如果以作品跟平台兩者相比,平台的建立可能更加急迫,因為平台才真正能夠聚集客群,實質達到經營的功效。國人目前可以接觸到的國際影藝平台,依照五月份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表台灣影音觀看行為報告,台灣觀眾最常觀看的5大國際平台分別是YouTube(佔73%)、Netflix(佔52%)、Disney (佔28%)、LINE TV(佔23%)和愛奇藝(佔19%)。為免眼高手低,我們就先以排名最低的愛奇藝來做為討論標的。

中韓投入巨資

中國大陸也有五大影音平台,愛奇藝只是其中之一。2023年營收高達319億元人民幣,換算成台幣大約是1500億元。年增10%,淨利高達19.3億。但是這樣亮眼的成績是在連續虧損十餘年後首次真正獲利。

以台灣現在第一步投下100億台幣,那只有大概25億元人民幣,如果要以這樣的資產規模開始,那恐怕國片的保障要先放在其次,先充實裡面的內容,才能獲得足夠的民眾來買單維持。文化部的工作恐怕要說服國安單位跟執政黨成員,先放下保護主義,讓台灣自有的平台能先存活。

中國是潛在市場

第二步談到充實台灣的影視作品,台灣每年幾乎都有搶眼的戲劇作品,所以這已經有了不錯的基礎。但是產業需要市場做支撐,在台灣對中國大陸平台嚴防嚴審的狀況下,台灣能看到的中國大陸平台並不多。相對台灣的作品也沒辦法打入中國市場,像是之前三立有準備推廣進入中國,最後就失敗收場。如果因為中國有國安的疑慮,那往日韓跟歐美國家販售片源,就是次佳選項。文化不再只是單純的輔導單位,而是必須要有推銷與營收的概念。

拍片重質不重量

以中國愛奇藝平台為例,為了增加自己的節目多元性,2018年到2021年,愛奇藝花在內容成本均超過200億人民幣,差不多是1000億台幣。到了2023年,為了縮減開支,降至162億人民幣,換算成台幣還有800億元。別忘了,這還只是單一影視平台,中國大陸有五個平台。

根據文化部資料,近年臺灣電影平均每年產製國片約為 50 多部,國片平均製作成本為3,354 萬元,全部加起來一年電影投入成本大概15億元到20億元之間,在這樣鉅額落差下,如何仿效韓國成為影視大國,還是需要平台讓小成本的短片能夠先上映,才能進一步拉動知名度,吸引更多資本投入。

希望文化部要了解世界的趨勢,了解需要投入的資源到底有多少,要能看清世界的趨勢,才有反敗為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