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避免道路悲劇重演 應運用科技設計

醒報編輯部 2024/09/24 12:09 點閱 4433 次
台灣許多城市的道路設計存在結構性問題,無法有效保障行人安全。(中央社)
台灣許多城市的道路設計存在結構性問題,無法有效保障行人安全。(中央社)

台中東海大學林姓女學生的不幸遭遇,再次讓台灣的「行人地獄」印象浮上檯面。這起悲劇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日益嚴峻的交通問題的一個縮影。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已有183名行人在道路事故中喪生,這一數字顯示台灣在行人安全問題上的嚴重缺失。

道路設計的結構問題

林姓女大學生的事故發生在斑馬線上,當時她正與同學步行過馬路,卻被一輛左轉的公車撞倒,造成一死一傷。公車駕駛當時未依規定停讓行人,並且忽視了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警示,導致了這場無法挽回的悲劇。

這並非個例,台灣許多城市的道路設計存在結構性問題,無法有效保障行人安全。道路過寬、行人穿越線設計不合理、駕駛人視線盲區過大等問題,是導致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

此外行人的「沒被看見」問題也十分嚴重,許多事故發生在光線不足或天雨路滑的情況下。在這起事故中,駕駛辯稱「天黑下雨,沒有看到行人」,這一理由顯然暴露出現行道路照明設計的不足,夜間行人可見度低,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道安系統可偵測

現代科技在道路安全領域中已有廣泛應用,尤其是ADAS系統的推廣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ADAS能夠透過鏡頭、雷達等設備,及時偵測車輛周邊的行人或障礙物,並向駕駛員發出警示。

但這一技術的有效性仍取決於駕駛員的反應和操作習慣,在林女的事故中,駕駛員忽視了系統的警示,未能及時停車,這暴露出駕駛員訓練和系統監督上的不足。

智能監控系統的應用可以有效防止駕駛員因疏忽導致的事故發生,一定要安裝行車記錄器和車內監控系統,即時監控駕駛員的行為,一旦出現異常,系統可自動介入並發出警告,甚至自動控制車輛減速或停止。這種技術不僅可以提高駕駛員的警覺性,還能在事故發生前提供預警,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

將行人穿越線後移

除了科技應用,道路設計的改善同樣至關重要。當前許多路口的行人穿越線設計不合理,導致駕駛員在左轉時視野受限,無法及時發現行人,這是許多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應徹底檢討並改善路口的行穿線退縮設計,將行人穿越線後移,讓駕駛員在左轉時獲得更好的視野,從而減少盲區,這能有效提升行人的安全性。

路口的照明問題也不容忽視。在許多事故發生的地點,夜間照明不足使得行人處於「隱形」狀態,駕駛員難以提前預判並做出反應。因此政府應改善交通要道、事故多發路段的照明設施,確保行人有足夠的能見度,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避免悲劇重演

科技和設計固然重要,但根本上,尊重行人的交通文化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許多駕駛員未能形成禮讓行人的習慣,即使在行人穿越斑馬線時,許多車輛仍然沒有停車讓行。這不僅是一個法律問題,更是一個文化問題,需要社會推動對行人權益的尊重與保護。

這次的事故,再次提醒行人安全的重要。科技、道路設計的改善,以及形塑尊重行人的交通文化,都是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的有效手段,台灣也才有希望能真正擺脫「行人地獄」的惡名,還行人一片安全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