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印度政府確實有擴大投入帕運,讓得牌數從1面變成29面,但若能更系統化訓練,對人民幫助更大!」印度帕運羽球金牌教練哈納如此建議政府。印度的殘障奧運獎牌數從2012年倫敦帕運的1枚提升到這次巴黎帕運的29枚,外媒分析,雖然政府與企業有增加對選手培育與贊助,但仍相當零散,盼有更集中的預算與體制。
我國此次帕運代表隊則獲得3枚銀牌、2枚銅牌共5面獎牌,是自2004年雅典奧運(2金、2銀與2銅共6面獎牌)以來的新高。
身障者本來就多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印度在2008年北京帕運1面獎牌都未曾獲得,但在之後各屆奧運都有不少成長:2012年倫敦帕運1枚獎牌、2016巴西里約帕運4面、2020年東京帕運20枚,此次巴黎帕運更高達29枚。包括沒有手臂的女選手庫瑪拿下射擊銅牌,還有標槍選手辛恩丟出破紀錄的47.32公尺距離獲得金牌等。
《印度時報》認為,這象徵印度身障運動的發展成功。但《英廣》分析,印度本來就有上百萬名身障人士,加上近年不同政府部門與企業都開始想要培育帕運選手,讓印度的帕運運動員數量有不少提升。印度帕運羽球隊教練哈納指出,他2015加入羽球隊時,僅有50名隊員接受訓練,如今已經超過1千人。
整體氛圍仍不友善
哈納也表示,希望透過持續尋找有潛力的選手,協助這些身障者的家庭改善經濟困境。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帕運運動員也有享受到先進的運動器材與科學化訓練,也是印度獎牌數量提升的原因之一。他說,更多家庭願意讓身障子女投入運動,希望社會能對「身障」有更平等與開放的態度面對,還有更整合性的運動發展政策。
不過有身障者馬赫塔反應說,即使他從印度最好的大學畢業,但很少企業願意雇用罹患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的他入職,即使印度帕運贏得再多獎牌,也很難根本性的翻轉印度社會對身障者的不友善。他希望印度社會還能修法,增加身障者友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