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會上的角色常常是多重的,比如說,某人是某醫院的醫師,也是某醫學院的兼任教師、某研究機構的兼任研究人員,又是某專業學會的理事等,如今的術語稱此狀況為「斜槓」。當然這是公的部分,在私領域中,他則是兒子,又是父親、大哥與舅舅。
公私界限分明
公私關係的拿捏,一直是職場倫理上極為重要的課題,公私關係處理受到肯定與敬佩的,就是「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等。擾亂規範或踩踏法律紅線的,則有「假公濟私」、「公報私仇」、「公器私用」與「中飽私囊」等等情形。公私關係處理不當,輕則影響個人聲望,重則打擊機構營運,歷史上這類事件可說不勝枚舉。
但公私界線,有時也有灰色地帶,比如說,上下班時間,雖有法律上嚴肅的定義,但現在通訊極為方便,打電話或傳遞訊息,何者是公,何者是私,根本不可能切割清楚,所以情理上都會容許一些彈性,但公私是否分明,最關鍵還是在掌權者,能否對資源進行對公眾最有效益的運用與分配。
以私害公
公家資源不能挪作私用不在話下,但也有機構重要主管,雖然經費也是用於眾人,其分配卻全憑個人好惡,也是一種「以私害公」的情形。而公私間最常被拿出來評論的,當屬職務選聘或晉升時,對象是具有私人關係者。
人們通常會對於「有關係」而在機構出任要職者不以為然。不過,持平來說,專業涵養與能力,是機構能否永續經營與發展的最重要基石,每個相關環節都不可輕忽。
某個位置上所擺的人,如果有傑出表現,則即使「有關係」,所謂「內舉不避親」,旁人也無話可說。但若是不能勝任,就會造成運作失當與脫軌,當事人再靠關係,逃得了一時批評,也逃不了個人不適應工作的沮喪與痛苦。
當然,也有顢頇之人,繼續尸位素餐,領導階層若不能考量大局,對於有關係卻沒能力者予以適當處理,機構運作也終將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