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紅樹林減碳? 環團:是破壞生態

簡嘉佑 2024/07/23 13:21 點閱 12581 次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吳慧君 23 日於記者會上,拿出不同時期的濁水溪出海口北岸空照圖強調,紅樹林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吳慧君 23 日於記者會上,拿出不同時期的濁水溪出海口北岸空照圖強調,紅樹林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政府要靠種植紅樹林減碳,環團卻憂大量紅樹林會破壞濕地生態、影響內陸排水功能!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吳慧君23日於記者會指出,紅樹林的氣生根相當密集,會阻斷水流,影響排水功能,而增加淹水的風險。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也呼籲,紅樹林對生態系破壞大,政府應停止紅樹林減碳的計畫。

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回應說,紅樹林碳匯的方法學,環境部還在審查中,減碳與生態間的平衡有衡量的標準,也會遵照各界意見。紅樹林的確是全世界都認同的藍碳之一,減碳效果非常好,但勢必會考量生態之間的平衡。

政府要靠紅樹林減碳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今年4月預告由農業部及海洋委員會「紅樹林植林」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積極推動將「藍碳」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藍碳指的是,由世界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捕獲的二氧化碳,包括紅樹林、沼澤或海草等儲碳形式。

然而,環團指出,關渡自然保留區因紅樹林擴張,造成陸域變大,河道窄化,已影響台北防洪;新竹香山濕地紅樹林的擴張,也影響到蚵農養蚵作業;彰化潮間帶因為紅樹林連帶著氣生根密集,阻斷水流。

減碳不能靠破壞環境

陳憲政表示,《濕地保育法》的目標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確保重要濕地零淨損失,但環境部提出廣植紅樹林的方式來減碳,使得外來種紅樹林破壞灘地的物種多樣性。他呼籲,政府應該落實《濕地保育法》精神,停止紅樹林增匯的計畫,更應實質減少排放源的排碳。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謝振東亦指出,紅樹林的碳匯效益雖然高,但其擴張可能會導致棲地多樣性的消失,如原本海岸具有水域、沙地、泥灘地等不同型態棲地,最後僅剩水域與紅樹林型態。他認為,碳匯與源頭減碳,應兩者協同發展,而非依賴後端的碳匯來彌補減碳不足。

種在內陸鹽化土地

吳慧君以彰化為例說,紅樹林因為氣生根生長的緣故,將使得外部灘地推高,影響到內陸排水的功能,尤其彰化大城鄉與芳苑鄉屬於嚴重地層下陷管制區,一旦有嚴重的颱風,加上排水功能退化,恐怕就會造成嚴重災情。

她拿出不同時期的濁水溪出海口北岸空照圖進行比對,2018年水域仍沒有紅樹林,退潮會有許多台灣招潮蟹,但到了2023年這區塊幾乎被海茄苳覆蓋,螃蟹更是寥寥無幾。吳慧君強調,地方政府每年都要編列許多經費清除紅樹林,建議中央如果一定要種植紅樹林的話,也應選擇內陸鹽化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