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加強防制空氣汙染 才能保護國人健康

醒報編輯部 2024/06/27 11:52 點閱 794 次

本(六)月18日,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發布的新版《全球空氣狀況報告》,針對2021年空氣品質和健康影響的數據進行了全面分析,涵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資料,並特別關注兒童部分。

空汙一年 800 萬死亡

報告指出,空氣汙染在 2021 年導致了800萬人死亡,成為僅次於高血壓的第二大致死因素,其中90%以上的死亡都歸因於細顆粒物PM2.5的汙染。這些直徑不到2.5微米的微小顆粒一旦吸入人體,會駐留在肺部並進入血液,影響許多器官系統,並增加罹病的風險,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非傳染性疾病。

空氣的汙染物來自運輸、住宅、燃煤電廠、工業活動、和森林野火等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的燃燒,這些汙染的排放不僅影響人們的健康,還會導致溫室氣體在大氣層的濃度增高,使地球暖化加劇。

今年的報告首次包含二氧化氮的暴露程度和相關健康影響。交通廢氣是二氧化氮的主要來源,顯示人口稠密、交通繁忙的城市地區,需要加速交通工具電動化的腳步。由於氣候暖化的影響,二氧化氮含量高的地區預計會出現更高濃度的臭氧,帶來更嚴重的健康影響。

報告數據顯示,長期暴露於高濃度臭氧環境之中,導致全球2021年有近49萬人因相關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而死亡,其中美國就有1萬4千人,高於其他已開發國家,是個需要注意的警訊。

汙染危害兒童健康

該報告特別指出,五歲以下新生兒和兒童尤其容易受到空氣汙染影響,其健康影響從母親懷孕時就開始,包括早產、低出生體重、大腦發育遲緩、心臟病、氣喘、肺部疾病、和兒童癌症。

2021 年五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約467萬人,其中超過70萬名死於空氣汙染,佔了15%,是僅次於營養不良的第二大死亡因素。令人震驚的是,絕大部分(~71.4%)早夭的兒童,是由於家庭在室內烹飪使用汙染性燃料所造成的,主要發生在非洲和亞洲的落後地區,尤其是貧困和社會邊緣化的社區,死亡率比已開發國家高了100倍以上。

所幸自2000年以來,聯合國相關單位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等地區,努力提高家庭空氣汙染危害的認識,推動使用清潔能源進行烹飪,提升社區醫療保健和營養,對減輕汙染和改善公共健康產生了顯著影響,空氣汙染在兒童死亡人數方面有下降的趨勢。

強化監測行動

空氣汙染需要完善的監測行動來改善,然而傳統的空汙監測站建置及維護的費用高昂,是一般中低收入國家難以負擔的。因此聯合國正推動「低成本空氣品質感測器系統」的全球計畫,整合現有的高品質測站,一方面幫助中低收入國家建立起十分關鍵的空氣汙染監測系統,另一方面也能夠在已開發的國家的系統裡,擴大社區的監測範圍,填補現有監測網路的空白與不足之處。

臺灣最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正是PM2.5的細懸浮微粒,主要的來源包括工廠和發電廠的排放,以及交通運輸產生的廢氣。此外,複雜的地形也是惡化空氣汙染的重要因素,例如:臺北盆地被群山環繞,汙染不易擴散;西部沿海的城市及工業區的東側則是高聳連綿的中央山脈,在冬天的時候容易阻擋東北季風吹散中南部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因此,持續強化現有監測系統是極為迫切的。

聯合國推動的低成本新興技術由於可以提供即時的空氣品質資訊,又可以彈性的布設,例如繁忙道路上的火災,或連續假日期間高密度車輛的尾氣排放,對於評估空氣汙染程度、確定汙染源、和減少空氣汙染戰略方面具有很高的實用潛力,我們的環境部可以評估參考應用。

空氣汙染已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環境問題,採取有效措施來遏制空氣汙染,保護每個人的健康,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