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一定要蓋? 環團籲轉型再生能源

簡嘉佑 2024/06/11 11:37 點閱 1776 次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言人陳薇仲(左)、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右)11日於記者會呼籲,協和四接應如期退場,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言人陳薇仲(左)、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右)11日於記者會呼籲,協和四接應如期退場,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簡嘉佑台北報導】針對經濟部「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四接天然氣接受站)一定要蓋」的說法,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11日於記者會痛批,台電對缺電的說法一變再變,視基隆地方意見而不顧。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呼籲,協和電廠發電量僅佔全台0.8%,政府應優先推動「再生能源」,以取代老舊的協和四接。

台電說法一變再變

前基隆市議員王醒之指出,針對北部的用電缺口,台電說法一變再變,政府從2021年藻礁公投時,宣稱三接與大潭電廠能解決缺電問題;到了2022年,台電把北部電網切成北西電網與北東電網,進一步強調北東電網電力缺口達50萬瓩,成為興建四接的藉口,近期再度改口說,用電缺口增為470萬瓩。

「經濟部長郭智輝就任後,立刻放話說『四接一定要蓋、沒有替代方案』,儼然對基隆人民意見視而不見,」他強調,基隆市百年來都是北電南送的受災戶,火力發電的空汙都留在基隆,台電卻依舊用「缺電恐懼」、「區域平衡」等方式掩飾政策的錯誤。

地熱、節能成核心

蔡雅瀅指出,政府應優先推動「節能」、「儲能」手段,取代開發協和燃氣火力電廠,尤其協和電廠發電量僅占全台0.8%。她認為,政府更應強化能源管理,並透過價格誘因,引導用電大戶減少尖峰用電的時間,並移轉到離峰的時間,如此就能減少196萬瓩的尖峰用電。

野薑花公民協會常務理事陳雪梨亦表示,台灣北北基宜地區有相當多地熱開發潛能的地區,呼籲政府應正視國際綠電的趨勢,儘速推動修法,盤點作為地熱案場的土地,進行國際招商,將協和電廠轉型納入北台灣的綠能分散式電網。

協和應轉示範園區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言人陳薇仲指出,經濟部長講出「不排除核能」、「四接一定要蓋」等發言,不僅對能源轉型毫無認知,更缺乏對產業未來反思,讓台灣的能源轉型只為台電服務。她指出,發展核、火發電就讓台灣仰賴高汙染、高風險的發電,更讓國家高度仰賴進口來發電,犧牲台灣能源自主、國家保衛的能力。

「能源轉型是台灣的必經之路,但核能與火力發電都應被視為橋接能源,現在如果過度依賴,就成為飲鴆止渴的能源轉型,」王醒之說,盼賴清德總統落實「深度節能」的政見,並以協和轉為再生、儲能,並作為新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的示範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