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藝術創作的物質與非物一宋璽德展示心情故事

簡秀枝 2024/05/26 17:54 點閱 1039 次
品覽宋璽德不同階段的實驗、創作,看得出成熟藝術家對自我要求的嚴苛,對新實驗與新思維開挖的用心。(作者提供)
品覽宋璽德不同階段的實驗、創作,看得出成熟藝術家對自我要求的嚴苛,對新實驗與新思維開挖的用心。(作者提供)

藝術家創作,不再以造型魔術師為滿足,像什麼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搖身一變,成為科學實驗家。

從黑手到藝術家

留學日本10年,從大學課堂,到工地黑手,藝術家宋璽德 (1964 -)把日本工匠精神,完整體驗、內化,並發揚光大,成為他創作30年來的心理量尺,精準到位,還要精益求精,呈現創意。
今年正好60歲的宋璽德,昨天在新莊麗寶基金會舉辦個展,取名為「物質與反物質」,頗耐人尋味。

宋璽德出生基隆,1990 年從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畢業後,對藝創創作產生好奇,也對札實的日本藝術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發展,印象深刻,毅然負笈日本,一待就是10個年頭。1994年先到日本埼玉市的國立埼玉大學深造,1999年再進日本國立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 ,取得博士學位。接著留在日本AIM株式會社,研修至2001年,親自在工坊動手創作,體驗日本完整工匠精神,對他的思維、技藝,影響深遠。返國後,除了創作,也在台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學系以及雕塑學系,擔任教職,啓迪後學,頗受學生喜愛,以及藝術界專業敬重。

宋璽德的研究視角頗為特殊,論文與著作包括1994 埼玉大學學報「根據色彩原理探究三次元立體空間效果之研究」、1995年 「台灣、日本、韓國、中國色彩心理比較」之研究(共同發表論文)日本基礎造型學會 1995 年大會,以及1999 年東京藝術大學學報「現代美術與動態藝術造形之研究」,鞭辟入裡,擲地有聲。

研究色彩與空間

那天,宋璽德又回到宋教授的身分,解釋起金屬雕塑的「物質性」問題,他特別提及「非物質性」與「反物質性」的比較,帶領大家在欣賞作品之餘,也動腦筋思考作品內涵,深入虎穴精神,讓人感佩不已。

宋璽德 分析,現代藝術發展,建立在充滿複雜的社會轉變,與時代背景;人類歷經工業文明、戰爭、各種世界博覽會、媒體與影像科技、數位發展⋯等等,從20世紀初期,科技所創造出的力量與速度產物開始,到發展媒體社會、影像傳輸,以視覺為主的表現模式之後,至今、數位網路進化到 AI科技,讓人目不暇及。

以金屬雕塑的視點

回望20世紀至今的快速變遷,宋璽德說,他常思考以金屬雕塑的視點,如何在金屬的造形與物質特性中,表現並探討目前人們身處大量資訊,與數位生活中的「現實」與「真實」議題,更直接的、或許可以說,現實與真實之間所存在的虛假、虛構、虛擬,對他而言,儼然已經成為未來金屬創作的主題。

這回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邀請宋璽德,在該集團藝術空間,舉辦個展,彷彿也是讓宋璽德 有個60歲的人生整理。
宋璽德幾乎以10年作為一個創作段落,思考每一個階段中,創作過程與內容,他不斷扣問、挑戰自己,絕不重覆自己,也不顧慮觀者或市場接受度,尤其不會、也不願意屈服在市場壓力之下,不卑不亢,希望負責任地作好獨立創作者角色。

探討視覺與互動性

宋璽德解釋該個展內容,都是近年來創作呈現,他希望在展覽中,聚焦於金屬的 「物質性」、「非物質性」、「反物質性」,3者之間的差異表現。首先,關於物質性要素,宋璽德表示,在2010年以前,他以馬達為主,透過光風動的要素,在理性、冷冽的不鏽鋼鏡面材質特性上,創造視覺上的溫度,探討視覺與互動性之間的趣味,例如,流星雨、圓舞曲、蓮花,以及無限回轉的作品,可說是那個時期創作的精華。

其次,有關物質性要素。宋璽德說,大概在2010年到2020年,整整的10年間,他的創作思維重點就圍繞在物質性要素轉。原因是,2014 年宋璽德受邀參加「東和鋼鐵第二屆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讓他的創意與思維丕變。之前,宋璽德一直思考他自己的創作內容,與在地文化,究竟有沒有關連性的問題。

認識金屬物質性

果然,在駐廠期間,以高溫火焰切割鋼板,透過金屬物質性,與能量之間,轉換山水造形的趣味性。宋璽德在長時間切割金屬鋼材的作業中,感受到能量所帶來的衝擊,或許在生活中各種信仰與情緒,也充滿各種能量。
然而,透過掌握火焰所存在的,時而沈靜,時而震撼的過程,深化了他對金屬物質性的認識與溝通。

第三,是反物質性問題的探索。宋璽德強調,他在2020 年個展的發表,正是以色彩,結合鏡面不鏽鋼,是較大型雕塑,包括「山水隱」與「桃花源」系列,延續至今,都是自我創作思想的辯證,過程艱辛,卻也饒富趣味。

展示心情故事

今(2024 )年新作「風華」,宋璽德以色彩、鏡射、穿透等造形語彙描寫社會繁華意象,對應「水境」系列反不鏽鋼物質性,以扭曲、變形、施壓、撞擊等反物質、逆向操作不鏽鋼的方式,表現的「水境」造形,描寫現實世界中,虛實之間的虛幻美感意象之間,所存在的真實性。

佇立在偌大的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2個樓層的展覽空間,品覽宋璽德不同階段的實驗、創作,看得出成熟藝術家對自我要求的嚴苛,對新實驗與新思維開挖的用心,熠熠發亮的作品中,是累累的辛酸歷程,看他的百變作品造型,也讀他千迴百轉的心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