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賴清德總統面臨哪些挑戰?

醒報編輯部 2024/05/21 17:30 點閱 1133 次

賴清德總統上任,在就職演說中闡明了施政理念與施政藍圖,說明其推動民主深化、維護和平穩定、促進經濟繁榮的決心。但其實他在執政之初即面臨嚴峻的內外挑戰。

政治層面的挑戰

賴總統強調要在新國會「三黨不過半」的架構下,促進行政立法的協調合作,以「人民利益至上」、「國家優先於政黨利益」的精神推動國政。但是朝野陣營長期對立的惡習已經歷久沉疴,賴總統如何調和各方利益訴求,達成重要共識仍是一大考驗。在最近的國會改革立法方面,賴總統正好可以展現其人民和國家利益優先的說法。

兩岸關係的挑戰

賴總統多次呼籲中國停止對台文攻武嚇,維護台海現狀,並希望透過對話交流來維繫兩岸和平。雖然台海和平符合雙方利益,但隨著中國在區域影響力與軍力的持續擴張,台灣面臨的外在壓力也日益增大,兩岸關係發展前景仍存在重大變數。賴總統如何堅守主權而不刺激對岸,採取審慎而有原則的兩岸政策,將是其總統成敗的重要指標之一!

經濟發展的挑戰

賴總統擘畫「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競逐太空、探索海洋」「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三大產業發展藍圖,企圖推動新經濟模式,創造第二次經濟奇蹟。但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科技變革加速、產業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要順利推進產業轉型並取得顯著成就,仍面臨重重阻力。政府是否能夠提供有力支持和引導,將是關鍵所在。

民生改革的挑戰

賴總統承諾將持續深化教育、司法、轉型正義等領域的改革,並加強社會安全網建設,改善薪資、物價、貧富差距、食品安全等民生議題。不過社會利益分配一直是一個錯綜複雜的難題,政府的改革力度與資源如何合理分配,平衡各階層民眾的利益,將考驗賴政府的辦事能力與智慧。

氣候變遷的挑戰

另外,環境永續發展和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將加速台灣經濟的綠色轉型步伐,但石化能源的逐步淘汰和綠能的採用將為產業結構調整帶來壓力,短期內會增加政府和企業的轉型成本。尤其面臨產業的五缺問題,政府與企業是否能夠在減碳與發展之間取得平衡,仍有待時間檢驗。

台灣還有一個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有意或無意忽略的問題,那就是網軍、名嘴和八卦雜誌的氾濫和風行。政府利用網軍和名嘴來攻擊反對方,禁聲不合己意者,已造成言論自由的寒蟬效應,甚至時常利用「社會秩序維護法」來約談民眾,讓老百姓害怕。希望賴總統能正本清源,明白禁止網軍,塑造一個台灣民眾免於恐懼的環境。

賴清德總統團隊在就職之初即肩負諸多艱巨任務,在內政、外交、經濟、民生等領域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但老百姓除了對政府進行監督和評判,也承擔著為國家發展盡一份心力的責任。

未來只有政府與民眾互相信任、通力合作,台灣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國內外環境中步伐穩健,提升到另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