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治療臉上斑點不能只看表面,膚況變好需看黑色素沉澱狀況!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資深主治醫師王研人31日於研討會指出,雖然有些肝斑患者接受雷射治療出現「反黑」的狀況,但皮膚內部的實際狀況已有改善。皮膚專科醫師陳建名亦認為,醫師不應注重表面的有效,更要注重療程帶來永久性的改善。
肝斑治療後常反黑
「肝斑」為後天性色素增加的皮膚疾病,臉上會出現蝴蝶狀的黃褐色斑點,病患黑色素細胞與濃度都會比正常人來得高,臨床上會用「黃褐斑面積及嚴重程度指數」(MASI)評估病患的狀況,目前肝斑治療方法包括服藥與皮秒雷射或電波,但有時候病患接受雷射治療後卻出現「反黑」的狀況。
王研人於醫用雷射光電學會春季研討會拿出實際案例說,15個肝斑病患接受雷射治療後,卻有三名病患MASI指數增加,雖然整體來說,大部分人都會改善,但那些狀況看似變差的病患有時會不滿意治療效果。
實際膚況有改善
她表示,有病患更擔憂,如果雷射治療會反黑的話,是否斑點狀況更嚴重,就不要去刺激它?王研人指出,其實表面的MASI指數,跟黑色素活化狀況關聯不大,也就是說臉上斑點嚴重,並不代表黑色素就比較活化,也意味著「並非比較黑的病患,就不能做雷射治療」。
王研人表示,研究發現,這些打完雷射治療、卻出現反黑狀況的肝斑病患,實際上他們皮膚內部的恢復狀況還是有所成長,所以應搭配上其他療程,避免雷射術後MASI增加。
AI協助評估療程
「有時候外表看起來很有效果,但在微觀上可能就不見得,」陳建名分享,皮膚科前輩分享他追蹤大概十多年「飛梭」的經驗,飛梭原理是利用熱能性的破壞,刺激皮膚的再生反應,但剛開始三個月覺得有效,但三年後可能就回到原狀,所以醫師要思考,要帶給病患「永久性的協助」或「暫時性的心花怒放」。
他指出,透過AI預測病患的狀況,不僅確保療程能減緩或治療病患的不同狀況,更明確告訴病患需要幾次療程就能有效果,這是未來AI能夠協助醫美產業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