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鳥瞰)杜絕食安風暴 應建立食品追溯體系

李沃牆 2024/03/12 11:24 點閱 2525 次
圖說:要有效落實食安,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等多方共同努力。(Photo by 中央社)
圖說:要有效落實食安,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等多方共同努力。(Photo by 中央社)

食安問題事件層出不窮,近日蘇丹紅辣椒粉風暴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蘇丹紅色素被列為第三級致癌物。因此,消費者人心惶惶不安,深怕不小心吞下肚。

有道是,「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足見飲食及食品安全在人類發展過程與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台灣近十年來食安事件層出不窮,迨自塑化劑、問題醬油、毒澱粉、胖達人事件、劣質混充米、乃至頂新黑心油風暴等,民眾應歷歷在目,餘悸猶存。

影響健康及經濟

衛福部公布的2020年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比2019年提早1秒;而十大癌症排名第一名依舊是大腸癌,已經連續15年蟬聯冠軍。究其因,大腸癌居高不下恐怕與食安息息相關。尤其,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再加上食安問題接二連三,腸道早已經不堪虐待了。

食安事件發生後,不僅讓社會人心不安,造成無謂的社會成本。而企業被要求召回問題食品,甚至停產整頓,嚴重者甚至勒令停業,恐造成巨額虧損。
其次,食安問題會導致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心下降,進而減少食品消費,造成市場需求萎縮,波及經濟成長。

舉例而言,2014年,在一連串知名上市食品公司相繼淪陷捲入食安風暴後,投資大眾對食品類股已喪失信心,避而遠之,也導致食品股市值在二個月內蒸發逾600億元台幣。據經濟部估計,食安問題讓2014年食品業的整體營業額(含內需及外銷出口)短少近200億元台幣。

食安政策有待檢討

歷經數次食安風暴,政府有感於改革已箭在弦上,為重拾消費者信心,信誓旦旦的提出許多食安措施,諸如,加重刑責罰金、提高檢舉獎金、設立中央檢舉專線、油品分流管制、廢油回收管理、落實三級品管、食品追溯與追蹤、食品GMP的改革。

同時行政院也端出「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及「全民監督食安」等食安五環。

無奈,食安問題還是發生,究其因,一、政府執行不力:政府在食安管理方面人手不足、法規不完善、查驗力度不夠等。
二、企業自律不足:部分企業為了追求利益,無視食品安全,鋌而走險生產、銷售不安全食品。
三、消費者意識不強:部分消費者缺乏食安知識,無法辨別食品安全與否,故成為食安問題的受害者。

建立食品追溯體系

坦然言,要有效落實食安,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強食安監管,嚴懲違法企業。企業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提升自身自律。消費者應提高食安意識,學會辨別食品安全與否。此外,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讓消費者能夠追溯食品生產履歷,提升食安透明度。

另外,現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僅規定上市、上櫃食品業者須自行設置實驗室,從事自主檢驗。然而,未上市櫃資本額較小的食品業者廠商製造出的食品,如何實施檢測,以加強品質管控,實有待討論?總之,食安需要全民共同努力,才能創造更加安全的食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