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思集)醫療改革影響國人健康與壽命 候選人請正視

朱言改 / 財經作家 2024/01/02 14:48 點閱 2541 次
三位總統候選人有二人是醫界出身,應該深刻了解醫療改革已迫不及待。(網路截圖)
三位總統候選人有二人是醫界出身,應該深刻了解醫療改革已迫不及待。(網路截圖)

台灣人民健康指標平均餘命、新生兒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癌症5年存活率世界排名約37名,輸給亞洲日本、韓國、新加坡,政府醫療投資不足是主因。總統大選候選人應重視健保及醫療改革,以及國民生活環境不佳,已嚴重影響國人健康及生命安全。

國人健康與與壽命差

據統計,2022年台灣平均壽命為79.84歲,比2021年的80.86歲,減少1.02歲。新加坡是全球第一名86.61歲,香港第二名85.49歲,澳門第三名85.4歲,日本第四名84.45歲,瑞士第五名83.85歲,南韓第六名83.53歲。台灣排名輸給諸多亞洲國家或地區。

造成國人健康及壽命不佳,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對醫療投資不足,台灣經常性醫藥衞生支出占GDP約6 %,日本達11%,韓國為8 %。醫療支出對國家來說,應該是投資,而不是成本。醫療投資不足,環境快速惡化,無法加速引進新藥與醫療新科技,甚至影響推動百億癌藥基金,都有待檢討改進。

健保改革迫不及待

2023年健保總額為8364.24億元,成長3.323%。2022年健保總額為8095.62億元,成長3.32%。今(2024)年適逢總統大選年,政府特別例外,健保總額8755億元,成長率達行政院核定成長上限範圍4.7%。即使如此,健保總額長期不足的問題,並未緩解,各醫療院所長期財務困境,醫療設備充實,以及醫護人員待遇都待檢討改善。

數位醫療進度慢

AI科技發展喊得震天價響,但是在醫療界卻寸步難行,2021年「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條例」修正時,納入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但是與實際執行的需要,差距仍大。美國在2022年修法,授權藥物管理局(FDA)針對機器學習型醫療軟體變更審查模式,確保數位健康軟體變更審查,以及數位健康技術和應用安全快速有效。

新加坡發展腳步更快,早在2018年開啓數位醫療監理沙盒,2021年修訂「醫療服務法」,開放遠距與行動醫療,日本在疫情後,大幅開放遠距醫療及藥師遠端諮詢服務。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條例」修正,希望「引導資源投入」,但是相關獎勵補助、政府投入、監管、民眾權益保障,都有待另立專法,因應數位科技化的需要。

應加強醫療投資

台灣數位醫療發展腳步緩慢,最重要是「市場准入」規定嚴格,數位健康產品沒有具體數據證明有效,就無法進入市場,問題是無法進入巿場,又如何有數據?矛盾現象有賴政府儘速開放「醫療沙盒」,讓新創醫療產業或數位醫療產品有試驗場域,不致淪於天馬行空,徒託空言而已。

醫療產業攸關人民健康及生命,也是國家科技發展重要目標,台灣困於健保資源長期投入不足,法規落後,跟不上國際醫療環進步速度,無法有效引導科技產業投入醫療研發,阻礙醫療環境進步,也直接影響國民健康及壽命。

選舉未見醫療政見

至於影響國人健康及壽命的環境因素,例如2025非核家園造成石化燃料過度使用,碳排污染環境,導致肺癌致死偏高,或道路建設規劃不佳,交通意外頻繁,國人傷亡率太多,乃至於社會治安不佳,凶案頻傳,都需徹底檢討改善。

新冠疫情結束,揭開全球數位醫療革命序幕,三位總統候選人有二人是醫界出身,應該深刻了解醫療改革已迫不及待。如何加速改革健保,健全醫療人員工作環境,加快數位醫療與國際接軌,候選人們應該提出具體建議,以保護全民健康,提昇平均壽命,才能得到選民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