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酵素成為塑膠危機的救星!研究人員發現,生物界中能降解塑膠的酵素,實驗更透過演化設計來強化酵素降解塑膠的能力。但研究人員指出,許多酵素在實驗室環境表現良好,但要發展應用到工業規模,恐怕還需要更多研究。
能降解塑膠的酵素
《BBC》報導,日本研究團隊在腐爛的樹葉堆中發現一種名為「LCC」的酵素,該物質能夠分解葉子上的蠟質。學者蘇萊曼也盼能透過該物質來加速塑膠分解,減緩塑膠汙染的狀況。
她將該酵素、PET塑膠(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放入水中,經過了一個晚上後,塑膠出現了破洞與磨損的狀況。蘇萊曼回憶說,「當時我相當震驚」,意味著生物界開始出現能夠降解塑膠的酵素。
酵素之所以能降解有機材料,最主要就是因為演化導致酵素能夠分解或消化環境物質。然而,塑膠問世至今不到數十年,大多數酵素都未能降解這陌生的材質。但科學家就想透過設計演化的方式,找出能夠分解塑膠的酵素。
目前PET塑膠佔全球塑膠產量的18%,大多都用於聚酯纖維,成為許多衣服的原料,這些衣服大多數都會被焚燒或被掩埋。
工業化分解待克服
法國盧茲大學教授阿蘭瑪蒂就嘗試重新設計LCC,讓LCC成為分解PET塑膠。他強調,這種酵素效率相當高,能將複雜的塑膠,拆解成簡單分子,並重新再利用。
《德國研究中心》報導,專家指出,大多數酵素能在實驗室發揮很好的效果,但一旦時間加長,酵素就會失去活性。如果未來想要將分解酵素擴大到工業規模,就必須要有更標準化的實驗流程,確保未來酵素能持續發作用。
亥姆霍茲柏林材料與能源中心成員韋柏說,塑膠廢物存在於所有的水與土壤當中,然而現在塑膠回收率仍然相當差,所以在實驗室研究過程中,也應要考慮工業應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