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立太太育有一子,由於夫妻倆經營一間小餐廳,日夜忙碌,根本沒有辦法照顧孩子,就將孩子寄養在妻子的大哥家。她的哥哥是知名大學校長,嫂嫂是大學教授,哥哥、嫂嫂有愛心,又善教,視孩子為己出,這個孩子被教導得彬彬有禮,學業成績經常是全班前三名。這位太太高興的不得了,常常跟別人説自己命好,有這麼好的哥哥及嫂嫂。
教會裏有好哥哥
我想有孩子的人,可能都會羨慕這位太太,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到哪裡去找這樣的好哥哥呢?我想到了教會,教會裡有許多這樣的好哥哥。一般人總以為教會只是基督徒作禮拜、唱詩歌、聽牧師講道的地方,十分枯燥乏味。
其實教會裡有各種年齡層及各行各業的人,除了主日崇拜外,還有很多好玩的團契及節目。尤其是比較大型的教會,幾乎坊間能吸引兒童及青少年的正派節目及活動,教會都有,寒暑假時項目更多,許多教會也辦課後輔導,常常只需繳交一點點成本費。
教會裡的各項活勳,分齡分組進行,小學、初中的孩子,由高中生帶,高中生由大學生帶,大學生則自組團契,各個小組都會有牧師、師母、傳道人或執事等間接指導協助。年齡相仿的孩子玩在一起,再由年長一些的大哥哥、大姊姊帶著進行各種活潑有趣的活動。這些小組活動,各有特色,可以吸引不同興趣的孩子參加。
由於是教會主辦,內容健康、安全,不怕孩子被帶壞。我們不—定能像前文提到的那位太太那麼好命,但是在教會裡我們可以找到很多類似的好哥哥、嫂嫂來替我們帶孩子,正面影響我們的孩子。教會是神的家,把孩子放在神的家裡,早日親近神,對孩子的—生都會有莫大的影響。
多參加教會活動
可惜很多人都疏忽了教會對孩子的成長及品德、性格的影響,有些父母更認為孩子常到教會,萬一沉迷於宗教,會影響學業成績。其實教會的各項活動,有些直接協助孩子學業的進步,有些可以導引孩子養成合群、助人、樂觀、孝順、喜歡運動、熱愛大自然等諸多優良習慣及性格。教會活動多能適量、適時分配,不會要孩子整天待在教會裡,疏忽課業。而且經驗告訴我們,常參加教會活動的孩子,多數都品學兼優,獲益匪淺。帶孩子到教會來,使我想起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母三遷為孩子
孟子是山東鄒國人,小時候家居之處靠近墓地,孟子常在墳墓間玩跪拜、哭泣的遊戲。孟母看到後十分擔憂,認為這裡不是教養兒子的好地方,因而搬到市集旁。孟子乃以吆喝買賣為遊戲,孟母看在眼裡,認為此地亦非養兒的好所在,再次搬家,搬到一所學校旁邊。孟子看到學校師生都在讀書,待人有禮,也學會要讀書及遵守各種禮節。孟母大感高興,認為這是適合孩子居住的地方。
為人父母的,哪個不想孩了成才?
但世俗環境愈來愈險惡,許多家長告訴我,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孩了交友不慎而被帶壞。我曾經遇到一個剛出獄,正接受更生教誨的年輕人。我問他,是什麼原因被關進監獄的,他説因為由偷變搶,且殺了人。我説,那是很嚴重的。但他説,他沒殺人,只是負責把風而已,原本不願意去,但禁不起朋友的慫恿,結果變成共犯。
為人父母的,不能只擔心不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要像孟母三遷一樣,為孩子尋找一個適合成長好所在,我想,教會應該是很好的選擇!